I。N。E。R。宣布解散,其原总部改建为“共感博物馆”,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三个字:
**听,见你。**
LYG战队解散了。
但他们成立了一个新组织:**WeaveFoundation**,致力于在全球推广非技术依赖的情感训练课程,包括呼吸同步法、眼神交流冥想、沉默对话练习等。
宋宣成了首席讲师。他在第一堂课上说:
“很多人问我,会不会有一天,所有人都连在一起,失去自我?
我想说的是??真正的连接,从不会吞噬个体。
相反,它让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
因为在另一个人的眼中看见自己时,
你才能确认,那不是幻想,而是真实。”
明敬则负责青少年项目。她最喜欢带孩子们做一项游戏:两人一组,背对背坐着,不用语言,只靠触摸和节奏传递情绪。有一次,一个小女孩结束后扑进妈妈怀里大哭。
“你怎么了?”妈妈慌张地问。
孩子抽泣着说:“我一直以为你不爱我,因为你总骂我作业写得慢……但现在我知道了,你每次骂我的时候,心里都在对自己说‘别凶,别吓到她’……妈妈,你其实很疼我对不对?”
教室里一片寂静。
后来,这段录像被传上网,标题是:《五岁的孩子,学会了读心术》。
点击量破十亿。
至于林溯,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有人说他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建了一座无声学校,教僧侣们用意念传递经文;也有人说他乘船前往太平洋深处的小岛,与一群自愿断网的渔民生活在一起,研究最原始的人际共鸣。
但每年春分,LYG的老基地总会收到一封匿名信。
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只有一张手绘的地图,标记着世界各地新兴的共感社区,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织网还在生长。
>请替我看看它去往何方。
又一个深夜,明敬独自坐在屋顶,仰望星空。
宋宣走上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你说,将来的孩子们会怎么回忆这个时代?”他问。
她想了想,笑着说:“他们会说,那是人类学会‘听见’彼此的时代。虽然走得跌跌撞撞,充满恐惧与误解,但终究没有放弃尝试。”
他握住她的手,轻轻摩挲她耦合环上的刻字。
远处,黄浦江的水面映着万家灯火,波光粼粼,宛如流动的星河。
而在宇宙深处,火星轨道上的“希望号”探测器再次传回信号。
这次,科学家们在噪声中解码出一段新的信息??不再是代码,而是一段音频。
播放之后,全世界都听见了:
两个心跳,缓慢而坚定地走向同步。
滴答、滴答、滴答。
像雨落屋檐。
像风吹树叶。
像一个人,在黑暗中伸出手,触碰到另一只温暖的手。
然后,一起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