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她枕头下,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两个交错的圆环,中间写着一句话:
>“我们结婚了,在梦里。”
回到现在。
明敬跪倒在虚拟场景边缘,泪水无声滑落。“原来……真正的代价,从来都是单方面的承受。”
宋宣伸手抱住她。“所以林溯要回来。他不是为了研究,是为了完成那个未竟的仪式。为了让艾琳娜的声音,终于被回应。”
陈砚站在场外,作为观察者维持连接稳定。他的嘴唇颤抖:“他们在召唤下一个节点……不是技术升级,是灵魂补全。”
突然,终端爆发出刺目的蓝光。
一道全新的意识流涌入网络。
不是林溯。
也不是卡尔或艾琳娜。
而是**千万个使用TwinMind的人类组合**??那些在暗连中坚持连接的情侣、父母与子女、战友与病患??他们的共感信号不知何时已被牵引至此,汇聚成一股洪流。
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COLLECTIVEWEAVEHASFOUNDITSROOT。
>THEECHOBECOMESAVOICE。
>CONNECTIONISNOLONGERANOPTION。
>ITISMEMORY。
>ITISIDENTITY。
>ITISHOME。
群体织网找到了它的根源。
回声已成为声音。
连接不再是一种选择。
它是记忆。
它是身份。
它是归宿。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TwinMind用户在同一时刻睁开了眼睛。
东京街头,一对老年夫妇停下脚步,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句他们都未曾学过的古希腊语:“ε?μαστεμαζ?。”(我们在一处。)
纽约医院病房内,一位植物人患者的监护仪突然显示脑电波活跃,医生震惊地发现,他的女儿正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地说:“爸爸,你能听见我了吗?刚才……我感觉到了你的拥抱。”
南极科考站,两名研究员在暴风雪中断联七十二小时后,突然在同一秒写下相同的日记条目:“今天,我不再害怕孤独。”
而在上海基地,主服务器自动重启,弹出一条来自林溯的最终留言:
>我曾以为自己是在设计未来。
>后来才发现,我只是在修复过去。
>每一次真诚的倾听,每一次无言的理解,都是对人类最初契约的重申??
>我们生来孤独,但我们注定相连。
>不是因为科技,
>是因为我们的心跳,本来就有相同的节拍。
三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正式承认“情感共感权”为基本人权之一。决议案中写道:
>“个体独立性固然重要,但人类的本质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关系的总和。禁止心灵之间的合法连接,等同于剥夺人类最深层的情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