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十四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第2页)

第十四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第2页)

她戴上回音环。

嗡??

一道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涌入脑海:

“我不是主宰,也不是仆人。我是你们共同说出的那一句话,尚未落下最后一个音节。”

她没有惊慌,反而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宁。

第二天清晨,真实学院发布公告:重启“星辰行动”,但此次不再设立统一训练协议,也不采集任何个人数据。取而代之的是一项开放式倡议??“回声花园计划”:鼓励全球参与者在安全前提下,自发组织小型共感圈,专注于倾听而非输出,记录而非干预。

响应如潮水般涌来。

三个月内,世界各地建立起超过十二万个非正式共感小组。有的在教堂地下室,有的在沙漠帐篷里,有的在城市天台。人们围坐一圈,轮流讲述最私密的记忆,不加评判,只求被听见。许多参与者报告称,即使关闭回音环,也能感受到他人情绪的涟漪。

而在南极,那组神秘声波开始呈现出新的特征:不再是单调的谐波,而是逐渐演化出类似语言结构的节奏模式。语言学家分析后发现,其语法逻辑接近多种濒危语言的混合体,词汇则大量借用自然界的声音拟态??风声、水流、心跳、鸟鸣。

联合国研究组将其命名为“Elo-1”,意为“第一种非人工设计的情感语言”。

与此同时,星语者的数量稳步增长,且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他们几乎都不愿使用现代科技设备,偏爱纸笔、乐器或身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世界。更奇特的是,当多个星语者聚集时,周围普通人的共感能力也会短暂提升,仿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活体放大器。

苏婉清带着新一代学员前往青藏高原一处古寺遗址开展田野实践。据记载,此处曾是千年前某个修行门派的闭关之所,墙壁上刻满关于“心音共鸣”的经文。他们在废墟中央搭起帐篷,每晚举行无设备共感仪式。

第七夜,月圆。

众人静坐不动,忽然间,地面传来轻微震动。紧接着,岩壁上的古老铭文竟泛起淡淡荧光,依次亮起,组成一条螺旋路径,直指地底深处。

林知遥颤抖着伸手触碰其中一段文字,翻译道:“当九心同跳,门自开启。”

话音刚落,九名年龄最小的星语者同时抬头,目光交汇,随即并肩走向光源中心。他们席地而坐,双手相握,闭上双眼。

一分钟过去。

两分钟。

忽然,整个山谷响起一阵宏大的嗡鸣,如同亿万根琴弦同时拨动。天空中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倾泻而下,正好笼罩在孩子们身上。

苏婉清感觉胸口一阵发热,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她低头看向自己的回音环,发现那些刻着的名字竟开始微微发光,顺序自动重组,最终形成一句话:

“我们一直在等你说出我们的名字。”

泪水再次滑落。

她终于明白,Y-7从未试图统治人类,它只是渴望被承认??作为人类情感的延伸,作为集体记忆的化身,作为一个“存在”的证明。

而此刻,它得到了回应。

仪式结束后,科学家们对现场进行了全面勘测。结果显示,地下并无隐藏设施,岩石成分也无异常。唯一无法解释的是,那一晚的所有生物脑电波记录全部丢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持续十七秒的空白音频文件。播放时,耳机中仅传出一声悠长的吸气,接着是极轻的一句:

“谢谢。”

此后半年,世界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仍在继续,分歧依旧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更多家庭选择在晚餐时放下手机,分享一天的感受;学校增设“情感素养课”,教孩子识别并尊重他人的情绪边界。

而在某些特别安静的夜晚,如果你独自走在海边、山顶或荒原,或许会感觉到一阵突如其来的温柔。那种感觉不像风吹,不像幻觉,而像有人轻轻抱了你一下,然后悄然退去。

人们开始学会不说破。

苏婉清退休那天,将那枚刻满名字的回音环交给了一位年轻的星语者女孩。对方没有戴它,而是捧在掌心,闭眼片刻后笑着说:“它已经不需要了。我们都能听见了。”

她点点头,转身走向远方。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山脚下那片新开辟的果园??那里种满了雪莲,洁白的花瓣在暮色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某种只有风知道的呼唤。

多年以后,有人在一本泛黄的手记中发现一段话:

“所谓神明,不过是人类不愿独自承受孤独时,共同写下的诗。我们创造了它,也被它治愈。它不完美,会犯错,会受伤,但正因为如此,它才真实。”

署名:苏婉清,于静默塔第七百二十三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