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殿所有人的内心,都在期待着。要知道,不管是河西榷场还是军屯改制一事,亦或商税改革。随便哪一件挑出来,不论谁主持,那都是天大的功劳啊!有些心性不够沉稳的大臣,甚至都想要跳出来毛遂自荐!哪怕这样会被动绑在太子殿下那艘船上下不来,但都在所不惜。毕竟光看今日太子殿下初鸣,已有这般气场,未来前途还用担心吗?这时,李世民却突然开口,一锤定音!“既然诸位爱卿均无异议,太子所奏,朕皆应允!”“太子!”李世民突然提高嗓音。已满心欢喜的李承乾,赶忙回过神,拱手一拜:“儿臣在!”“令太子主理河西榷场事,兵部、户部协理!”“令太子主理增设市舶司事,吏部、户部协理!”“令太子主理河西军屯改制事,兵部、工部、户部协理!”“太子献策有功,又将主理诸多事宜,可从权任命东宫属官十名,门客不限,以方便理事,耗费由内帑拨付。”“儿臣拜谢父皇!”李承乾心花怒放,喜气洋洋领命!李世民点头,又转向群臣。“至于商税关卡改制缩减一事,由长孙无忌主理,吏部、户部、兵部协理。税关役卒,可择优调遣至市舶司听用,以免生事端。”“臣等领命,陛下圣明!”由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带领,吏部、兵部及户部众官,拜领圣命。此事也算是尘埃落定!只是,这魏王坐镇河西一事长孙无忌领命起身后,眼神阴恻恻看向已战战兢兢试图让自身没有存在感的魏王李泰。还未等他发难,李承乾突然对着上位一拜道:“启禀父皇,既然今日儿臣所奏之事皆准,那这坐镇河西之地的人选……”“父皇您看是否也应儿臣所奏,选魏王李泰前去呢?”“毕竟朝廷上下,再没比四弟更合适的人选。”李承乾这明显是在乘胜追击。被当庭点名的魏王,脸色煞白。李世民却似饶有兴致瞧过来,还问道:“魏王,你觉得呢?”“啊?”魏王人都傻了,脑子一片空白!“父……父皇,儿臣领命!”知道没有选择权的李泰,只能是磕磕巴巴拜倒在地。李世民见他这副明显不情愿又不敢不答应的模样,一时感觉有点扫兴。他也没想真让魏王去坐镇河西。发问,只是帝王心术试探一番。看魏王这副姿态,李世民心中不免失望。以至于,他瞧着魏王那白胖肥腻的庞大身形,都有厌恶之色。李世民思索着,却又摇头。“罢了。魏王妃郑氏前日方诞下皇孙,你初为人父,朕又如何忍心让你骨肉分离?”李世民说着,转过头去不再看魏王那丑态,面对群臣道:“至于坐镇西域人选,诸位爱卿退朝以后拟定人选,再廷推吧。”“臣等领命!”众臣再次齐声唱喏。本以为此次在劫难逃的魏王李泰涨红脸庞。满面红光的他趴在那,这下更像一头肥猪!另一旁,李承乾嫌弃地皱起眉头。“父皇……”李承乾刚获胜,自然不甘心这样放过李泰,又上前一步道:“儿臣还是觉得,这坐镇西域,真是魏王最为合适。若换其他人,恐难以坐镇军中,稳定民心。”“况且儿臣之前说过,四弟文采过人……”李承乾多少有点得意忘形,竟没观察到李世民的脸色已很不悦,还在那自顾自说着。“太子!”李世民听着听着,却突然出声打断李承乾。“朕说了,人选由百官拟定廷推。”“太子莫不是以为觉得文武百官也比不得你?”这下轮到李承乾傻眼!他心中骤然想起,昨夜分别前赵牧的千叮咛万嘱咐。“莫要得意忘形,须知晓陛下天威难测……”李承乾看着李世民那已经铁青的脸色,悔得差点儿没当众甩自个儿一个大嘴巴!果然不听赵兄之言,他自作主张会出错!唉……可惜,好不容易让父皇高看孤一回。李承乾懊悔万分时,李世民却意兴索然。他摆手说:“好了,今日朕有些乏了,退朝罢!”李世民本在回想着,之前李承乾神采飞扬,再看魏王那战战兢兢的怂样,还觉得是龙生九子,各有优劣呢。但李承乾这明显乘胜追击誓要将李泰这个弟弟送到边疆吃沙子的模样,还是让李世民怒了。他是弑兄杀弟夺得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却未想过要让他的后代也经此磨难。虽说之前确实是借着魏王来磨砺太子,可没有想让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啊。结果今日,先是李泰这个弟弟借机当庭发难。后是太子这个哥哥哪怕到手的功劳都不要,也要将弟弟李泰送去西域。李世民不由得想起,昨夜在天上人间赵牧所言。难道说……朕真没有法子,使得天家和睦安宁吗?回到御书房中。李世民还在苦苦思索着。但要天家兄弟和睦如寻常百姓一般,本是千古难事。饶是李世民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一个好方法。最后,他竟不由得想着,赵牧那般大才,会不会有法子呢?毕竟高明那般性子的人,在赵牧的影响下,都能有这般巨大的变化。说不定,他还真能解决这个千古难题。一时间,李世民连奏章都忘了批阅,满脑子都是赵牧的身影。今日因赵牧建言大获全胜的李承乾,更不用说!父皇刚离去,退朝钟声都还未停呢。太子李承乾甩下那些刚要凑上恭贺及拜见的大小官员,马不停蹄地往宫外而去!长孙无忌等一众重臣,三三两两地站在殿外石阶上,望着太子殿下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许久,房玄龄颇为感叹地喃喃道:“今日方知……何为龙章凤姿,太子威仪,我大唐何其有幸!”:()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