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婵暗自摇了摇头。
不让人上门看孩子,许茹娘更不可能放弃,解瑨的麻烦还在后头。
佳音还试探问汤婵什么时候回去……在别庄猫冬的日子轻松又惬意,她可舍不得这样的生活。
汤婵给佳音回了信,随后便将其放在脑后,转头叫来丫鬟们。
“走啦,出门耍去!”
今日是个大晴天,瓦蓝的天空挂着暖阳,汤婵打算出门逛逛集市,顺便到相国寺吃素斋。
也是巧,等汤婵到了相国寺,居然碰见了小于氏。
“小婶婶?”
小于氏很是惊喜,上前行礼问安,“您也来上香?”
“出来逛逛。”汤婵笑着应道。
她本来想问小于氏来干嘛,不过转念一想,便猜到小于氏是来求子的。
为了求子,小于氏求神拜佛,什么法子都在尝试,却迟迟不见成效。
有这件事压在心里,小于氏面上也带了几分疲惫。
汤婵看出小于氏情绪不佳,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带小于氏散散心。
她是市集常客,最是知道哪里好吃哪里好玩。小于氏被汤婵感染,心情放松了不少,也逐渐露出笑容。
玩了一圈,汤婵跟小于氏回到相国寺等着用斋饭。
二人在给女眷专用的厢房歇息,小于氏见汤婵神采奕奕,气色极佳,不由好奇。
“小婶婶,您……真的想和离吗?”
“你听说啦?”汤婵正在倒茶,“也对,到底在一个府里,你听说也不奇怪。”
小于氏有些不好意思,议论长辈,照理说是不应该的,“小婶婶您别恼……”
“没事,事情定下来之前不要外传就可以。”汤婵笑着给小于氏递了杯茶,“没错,我是要跟你小叔叔和离来着。”
“真的?”小于氏低呼一声,实在忍不住问,“为什么?”
汤婵笑眯眯地反问,“为什么不?”
小于氏欲言又止,“小叔叔待您很好……”
她隐下后半句,对那位前妻许氏,也不像是自家夫君对待姐姐一般旧情难忘……
汤婵吸溜了一口茶,“我是为了自己活,又不是为了他活。”
小于氏怔愣,若有所思,许久未语。
说话间,斋菜送到了。
相国寺的素斋名不虚传,汤婵吃得肚皮溜圆,满足地舒了口气。
用完膳,二人准备离开。向外走的时候,却见迎面过来一个二三十岁、长相很是眼熟的妇人。
汤婵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她是不是见过这个人?
妇人瞪大眼睛,显然认出了汤婵,“是你!?”
果然是见过……汤婵想了半天,总算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扒拉出这是谁了。
“哦,”汤婵眯起眼睛,“周大奶奶。”
原先的汤大小姐有个未婚夫,后来未婚夫悔婚另娶,妻子便是这位周氏了。
汤婵刚穿过来不久,还遇上周氏上门拜访,想要下聘将她纳进府里做妾的事。
后来汤婵跟着汤母进京,就把这号人忘在了脑后,没想到今日还能遇见。
比起六年前的盛气凌人,周氏看起来老了不少,也没了以往的趾高气昂,汤婵差点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