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东明路中国移动 > 前尘事(第2页)

前尘事(第2页)

闻时钦,汴梁城南绣巷人,家贫,赖养姐苏氏巧娘以成人。

昭宁二年举进士,擢探花第,初授散官,未得实职,潦倒京城。幸得节度使张明叙赏识,为其延誉,又荐入御史台任监察御史,时钦方得立身朝堂。

渐善揣帝心,每劾人必先窥帝不满,罗织罪证以切圣意,既显刚正,亦得信任,帝尝称其有直臣风。

然其权势日盛,渐露野心,为攀附固位,将养姐苏氏献与张明叙为妾。苏氏性情温婉,入府后未及半载,暴病而亡,时人疑其死因,闻时钦只以“命薄”二字轻描淡写,竟无半分悲戚。

次年掌谏院印信,心性骤变。构陷枢密院三臣谋逆,罗织罪证,矫诏下狱,诛其三族,亲监焚其家传功名卷轴,谓左右曰:“尔等风骨,不如一把火暖。”

昭宁七年,掌台谏全权,张明叙以其“手段过酷”作规劝,收扶持。钦遂怀恨在心,暗中罗织罪名,诬张明叙通敌叛国,囚其家室于暗室,日给馊食逼供。张明叙就范流放后,复命人沿途凌虐,曰“勿令速死”。

帝虽渐觉其专权,却因其仍能为己整肃朝堂,暂无替代,故迟迟未动。

台谏之风自此大坏,昭宁年间数兴大狱,闻时钦所劾者非亲仇即异己,台谏之风因之渐浊。老御史陈尧佐劾其专权,闻时钦使人以铁钳断其舌,弃于乱葬岗,诈称暴病卒,文武噤声。

昭宁七年,其罪败露,朝野震动。帝罚其流放五千里,行前,归绣巷旧宅,于故宅窗下自刎。

苏锦绣合上书,只觉胸口沉闷,脑海中闪过一些莫名的场景,辩不明,看不清。

“锦绣!”

院外传来清脆的呼喊,是陪苏锦绣回故居的发小夕鹭衣,她掀帘进来,手里还提着刚买的定胜糕,“猜我给你带了什么?”见苏锦绣对着书卷出神,她放轻脚步,挨着她坐下,戳了戳她的胳膊,“还在想外婆呢?”

苏锦绣抬眼,见她一脸担忧,扯出个笑:“没,就是看了会儿书。”

“别硬撑啦。”夕鹭衣把糖糕推到她面前,“外婆最疼你,知道你现在好好的,肯定比谁都高兴,才不会怪你。来,尝尝这定胜糕,刚出炉的,甜得很!”

苏锦绣拿起一块咬了口,甜香漫开,心口的闷意散了些。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小时候的事,絮絮叨叨间,方才翻涌的情绪渐渐沉了下去。

歇够了劲,夕鹭衣说下楼去收拾东西,她则重新坐回绣架前。

眼下要绣的凤眼,正是全幅百鸟朝凤的魂,须按覆纳体绣法,外圈针脚得稍粗定形,越往瞳孔处越要密,每一针都得贴着前针的尾端走,半分错不得。

她屏住气,银针带着浅金退晕线往绷布上落,想着画龙点睛的道理,这眼绣活了,整只凤凰才算真的有了灵气。可百密一疏,指尖不慎一滑,针尖猛地扎进指腹,殷红的血珠瞬间渗出来,滴落在凤眼上。

“糟了!”

苏锦绣慌忙去擦,却见血渍已晕开,眼看好好的凤眼要毁,只能暗叹得拆了重绣。她转身去抽屉里找同色线,没留意身后绣架的动静。

那滴血迹竟在凤眼里慢慢化开,凤身渐渐透出层诡异的柔光,凤凰的眼珠像有了生命般滴溜溜转了半圈。

等她拿着线回头,只觉眼前骤然一白,绣房的景象瞬间被虚空混沌吞没,刺目的光芒逼得人睁不开眼,身子像被一股力量拽着,往无边的亮处坠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