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冶以手撑地,站起身来。
“交给我便行。”
“你一人?”赵玉芬诧异道,“昨日不是说有人同你一起?”
苏冶:“今日只是搪炉,我一人足矣。”
搪炉讲究些手艺,他们来了未必能帮上忙。
赵玉芬带着些怀疑审视着她,显然有些不太放心。
这倒也正常,毕竟这些料子都是花了银子的,苏冶年纪轻轻,仅凭借一些唬人的理论自是难让赵玉芬信服,想要让赵玉芬将这些事情放心交给自己,她得真正做出东西来。
想着,苏冶说道:
“那便让钟师傅留下来同我一起,他多少晓得些搪炉的门道,在一旁盯着,总出不了大错。”
赵玉芬闻言看向一旁的钟师傅,只见他点头,思索再三后,赵玉芬还是道:
“此处便交给你了,照你先前说的,两日,若这炉子还是烧不起来,便有你好果子吃。”
说罢,赵玉芬转过身,带着赵二一同离开了这里。
诺大的炼铁场子只剩下了她和钟师傅二人。
苏冶没想着和钟师傅寒暄几句,卷起裤脚,拖起装青砖的麻袋,径直往夯实炉基的火砖卵石处走去。
麻袋打开后,钟师傅看到里面的青砖,问道:
“这青砖是?”
苏冶道:“搪炉之前先砌一层。”
她检查过这炉子,炉壁没有贴青砖,这里用的高炉整体制法大概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
“加了这层,里头的火哪怕再旺些,炉子也不容易出事。”苏冶对钟师傅说道。
那日炉子爆炸便是因为炉内热量不均,炉璧没能受住炉内的压力,青砖的耐冷耐热性强,若是炉内温度骤变,能缓解对炉壁的冲击如今砌上一层,安全系数可以提高不少。
而且在平日里,这炉子搪得差劲,炉内长期接触熔渣和高温金属,铺上一层青砖也可以减少些炉壁受到的化学侵蚀和高温氧化。
“先热炉子吧。”说着,苏冶已经朝木炭处走去。
无论是搪炉还是铺青砖,都要先烤烘,让炉内温度保持到六十到七十摄氏度。
这里没有测量的专业工具,但苏冶前世考古研究的时候做过不少模型重建和实验,在这方面有经验,这样的炉型体积可以根据时间来把握,况且现在钟师傅还在这里。
炉火起得小,苏冶在这间隙开始整理第一道泥料——白鳝泥和一成的胆水混合成的泥浆,同时架好了二次搪炉需要的支架。
二次搪炉不比第一次,第一次是在建炉时进行,用木头箍紧后排间,在用含砂的黏土填入打结后便可以进行。
但如今炉子已成型,需要较高的支架来辅助。
“小心些。”
钟师傅看着苏冶站得高,用手在下面帮她扶着。
“放心吧。”苏冶笑道。
说实话,钟师傅的态度让她挺意外,从开始到现在,他并没有用自己的经验对她指手画脚,只是偶尔叮嘱两句,倒真像是她对赵大娘说的,只是“盯着”,没有动手也没有动嘴。
他这般相信自己,她倒是没想到。
其实苏冶不知道,钟师傅心里多少是有些担忧的,但经了昨日的事情,加之苏冶今日想得到用青砖,都让他放心了些,她既瞧着是个有主意的,自己也没必要多嘴。
就这样,钟师傅偶尔搭把手,苏冶前后忙活,整个过程推进得还算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