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弘书起身,伸了个懒腰,往窗外一看:“咦,今儿天竟然还没黑,稀奇啊。”
“还真是,没想到臣等还能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刘统勋开玩笑道,“这几日臣还以为自己在坐牢呢。”
明安图笑道:“我觉得咱们还不如坐牢的犯人呢,起码他们不用干活。”
这比喻倒是不过分,这几日弘书是午后才来,他们却是每日卯时天还没亮就来了衙门,等到天黢黑宫门快要关才走,披星戴月不说,就连饭都不能准时吃。
弘书道:“那你们这几日可要好好晒晒太阳,过几日,你们可又要进‘牢房’了。”
这话惹得室内众人齐齐笑出声,可不是怎的,等跟鄂罗斯人的谈判开启,他们每日‘坐牢’的时间不会比这几日短。
不过一想到谈判最后会达成的结果,他们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恨不得立刻开始谈判,然后让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
没错,这次谈判必定能青史留名,他们确信!
告别徐本等人,弘书终于能有一天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回到毓庆宫。
朱意远特别高兴地迎上来:“主子,鸿胪寺那边终于忙完了?”
这几日看着弘书每日戌时才回,回来后还忙忙碌碌的歇不下,毓庆宫上下不知道多心疼,他们主子对每日睡够四个时辰之事可是很看重的,这几日却都睡不够三个时辰。
“嗯,总算告一段落了。”
“那您现在可要用膳?热水都是备好的,您用完膳就可以沐浴,然后歇息。”
弘书无奈:“现在还不到酉时末。”
“您这几日都不曾好好休息,奴才瞧您黑眼圈都出来了,好不容易忙完,您就多补补觉吧。”朱意远劝道,“过几日就是皇后娘娘的千秋节,您这几日好好休息,养好精神,才不会让皇后娘娘担心啊。”
弘书一拍额头,忘了额娘的生辰快到了,还好他几月前就吩咐人开始准备生辰礼,不至于现在才抓瞎:“东西试用的怎么样,有没有人有不良反应?”
弘书给额娘准备的生辰礼是染发膏,会准备这个是因为他过年去请安时发现额娘在染发。
乌拉那拉氏长白头发了,不多但也不少,这其实没什么,她今年虚岁四十七,若是弘晖还在,她都是当奶奶的人了,这个年纪在这时候白头很正常,按说是不需要染发的,但乌拉那拉氏还是染了。她不是想要保持年轻,她只是看着自己的白发有点恐慌,弘书才十岁,甚至都还没有开始议亲,她的身体却不再精力充沛,夜里常常惊梦,沉睡的时间越来越短,用膳也逐渐没有胃口。白发仿佛是一个信号,告诉她身体正在加速老去,说不定等不到弘书娶妻生子,她就在某天去了。
乌拉那拉氏不能接受,所以她染发,试图掩盖白发发出的讯号。
弘书并不知道额娘的担心,他只以为额娘还是爱美的,所以看额娘用的土法染发膏效果不太好后,就想着自己做一个染发膏给额娘。实验室出来的东西免不了有一些科技,虽然用量很少,但弘书还是担心额娘的身体,所以做出来后除了让太医院的人帮忙检测,还在毓庆宫挑了一些人试用。
当然是给足了赏银,凭人自愿报名的。
“没有,主子放心,每日都有医女给她们诊脉……”朱意远肯定道,“效果也很好,染一次发能保持一个月的效果,掉色也并不严重。”他没说的是,报名试用的几个小宫女这阵子不知道多嘚瑟,其他没抢上名额的要不是知道这是做给皇后娘娘的贺寿礼,早就跑来求主子了,有的甚至表示愿意花银子买。
“那就好。”弘书点头,“既然没问题,就挑好盒子装起来吧,盒子要瓷器的,精美些。”
“主子放心,内务府新烧的瓷器都会送来给咱们先挑的,您要是都不满意奴才再去让内务府的人现做。”
“那倒不必,不过一个容器罢了。”弘书摇头道,“你挑个合适的就是,额娘也不是爱奢华的人。”
“嗻。”
“对了,这几日造办处的人有没有来过?”这几天太忙,弘书都没来得及过问那边,不知道他们的试验做得怎么样了,印刷机有没有出问题。
“周总管每日都会来送来印刷机的试验记录,奴才问了,他说这个不着急,奴才看您这几日太忙,就没有向您汇报。”朱意远道,“记录奴才都在您的书房放着。”
弘书脚步一顿,转身就要往书房走:“我去看看。”
“主子唉。”朱意远拦住他,“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您还是先用膳吧,啊,奴才求您了,不然皇后娘娘遣人来问奴才都不敢回话。”
朱意远也是全心为他好,弘书无奈妥协,用了膳才被放去书房看记录。
从记录上完成的进度可以看出,造办处的人每日都从天亮忙碌到天黑,一刻都不曾放松。弘书怀疑,若不是他提前交代过,造办处上下恐怕会大开夜灯,直接两班倒,用最短的时间将他交代的试验完成。
周业交上来的不止是试验记录,还有印刷机这几天出的各种故障,以及他们的解决方法。
“问题还是不少啊。”弘书翻看一遍,喃喃道,“大部分故障都是因为零件精度不合格,果然,纯手搓还是太难了,唉,什么时候才能把车床流水线搞出来呢。”
做了一会儿流水线生产的美梦,弘书摇摇头,让自己认清现实,立足当下:“没关系,现在就当培养熟练工人了,第一台车床还不是手工搓出来的,现在的投入以后肯定会有回报的。”
“明天就去造办处看看,还有允禧那边,人手已经找的差不多了,文章不知道练得怎么样,嗯,明天让人去拿一些回来看看,要是行的话,就开始做模板,开始准备第一期报纸的内容。”
“报纸名字就叫《京城周报》吧,等人手培养熟练了,印刷机多做几台,再改成日报,嗯,要不要找皇阿玛题个字?算了,太夸张了,还是我自己题吧,嘿嘿,大清第一份现代报纸,这次印出来的第一份要好好收藏,以后搞个博物馆,放进去……唉,当初做的第一块蜂窝煤怎么忘了留下来呢,这也能放进博物馆啊……玻璃也忘了,还好,幻灯机这些都还留着,以后都放进博物馆……”
“……我不止要出现在《清史》的帝王本纪中,我还要出现在历史的各个角落。”弘书碎碎念,发下宏愿,“后世学子们,为我的名字颤抖吧!”
之后几天,弘书按照计划去造办处看过,又检查了《京城周报》的预备编辑们和记者们按他要求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味儿还有点不对,但也达到了他的要求,念给完全不识字的人都能一遍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