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书失笑摇头:“孙大人快回家养伤吧,京城马上要翻修新路,孤还等着你协调好五城兵马司,介时帮忙封路维护秩序呢。”
说完也不待孙嘉回答,便信步离开。
看着太子远去的背影,友人拍拍孙嘉,沉痛道:“老孙,你看看殿下,你要是让我的一片情谊错付,殿下是绝对不会信任你的。”
孙嘉:???
有病。
重审的结果并没有出意外,九卿议覆后再次上表的奏疏,对谢陆二人的处置改成了令其二人无限期在军前效力。
胤禛看了不短的时间,才执笔批下:“从之。”
此事过后,弘书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朝臣对他更尊重了,并不是之前不够尊重,而是之前的尊重明显是因为他的身份、他身上流的血,但现在,却更多的是因为他这个人,认可了他确实有能力参与朝政。
当然,也不是一面倒的都支持他,因他在孙嘉与鄂尔奇的冲突明显站队孙嘉,一些唯民族论的满臣对他颇有微词。
这些都在弘书的预料中,并不在意,民族融合是大势,这些人只会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碎,与其浪费时间关注这些人,他还不如多做点事。
“殿下,这是您吩咐奴才作的道路规划图。”雷金玉忐忑地将图纸交上去。
他并不是第一次听太子殿下的吩咐做事,设计医院的时候,他甚至得了太子殿下的夸奖,说他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虽然建筑大师是他第一次听闻的名词,但并不妨碍他理解其中的意思,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虽然没见过其他国家的建筑,但只要想想大清天朝上国的地位,他就不觉得世界上有什么地方的建筑能比得过中原大地,更不可能有人能比得过他。
但就是这般自信的雷金玉,现在却在忐忑,因为他心虚,因为太子交给他的任务是做道路规划。
路有什么好规划的?不是翻修吗?沿着原来的线重新把路打一遍就对了啊,还需要规划?
雷金玉实在不知道该规划什么,最后还是一个小徒弟给他提供了一点灵感,也正是他现在正在介绍的:“这是灯柱,可以挂灯笼,天黑时可让更夫把点亮的灯笼挂上去,殿下您介时在城墙上登高望远,便可看到美景……”
是的,他设计这个只是为了好看,而不是什么照亮道路方便路人——以这时候灯笼的亮度,也实在做不到这个功能。
弘书摇摇头:“太过浪费,这些灯柱可以立,也可以逢年过节时在上面挂些装饰增添年节氛围,但没必要每晚挂灯笼,介时防火也是一重隐患。”
精心准备的巧思被否,雷金玉更忐忑了,因为他的图纸上除了这个灯笼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弘书不知道他的心情,将图纸看完一遍后,都很满意,只需要再添一点。
“来,雷师傅,你看这里,孤有一个想法,不是要在路两边各划一条线,分出行人走的路和马车走的路吗,孤觉得,这两条线上或许可以添点东西,不但醒目,还很美观。”
“隔一段距离种一棵树怎么样?或者,也不用全种树,一棵树一丛花再一棵树,这样分布怎么样?”
第148章
临近万寿节,京城里越发热闹,几个城门隔一会儿就有拖家带口入城的。
第一次来城门轮岗的士兵感慨道:“这些人瞧着倒是更像搬家的。”
带他的师傅:“什么像,这就是搬家的。”
“啊?”新兵迷惑,“真是搬家的?”
师傅好笑:“不然你以为他们是干什么的?”
新兵有些不好意思:“我以为、以为他们是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派来送万寿节礼的……”所以才不像江南这些富庶地方派来送节礼的光鲜亮丽。
师傅嗤笑:“穷乡僻壤的地方也不会这样拖家带口来送节礼,你要记住,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才越是会讲究。”
新兵懵懂地点头,又好奇:“那这些搬家的是平常就有这么多吗?”
“不是。”师傅道,“也就这两个月多,太子殿下新建的那个医院知道不。”
新兵连连点头表示京城人不可能不知道。
“这两个月拖家带口入城的,大部分都是那个医院的坐堂大夫,听说这些人当初都是太子殿下一个一个召见邀请的呢。”师傅羡慕地道。
新兵当即瞪大眼,再碰到那拖家带口的,他态度一下好了不止十倍。
过了城门的查验,刘永吉道:“看来这京城的兵老爷也不像是传言中的那般眼睛长在天上嘛。”
他的哥哥刘太吉点点头,因为父亲非要举家搬来京城的忐忑消散了一些。
两人的父亲刘元白捋着胡须道:“应该是因为太子殿下使人打过招呼。”
刘太吉抽了抽嘴角,他父亲来京一趟,不知道被灌了什么迷魂汤,对那个年纪还没有他一半大的六皇子推崇的很——哦,不对,现在是太子殿下了。他们实在进京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父亲当场高兴的在附近的一个县城停留三天,免费义诊为太子殿下庆贺。
“太子殿下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操心这种小事。”刘太吉忍不住打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