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是雍正嫡次子晋江 > 240250(第14页)

240250(第14页)

好友看他是真着急上衙,边陪他走边稀奇道:“你这官当的怎么和我知道的不一样,官老爷不应该一杯茶一本书,一坐一整天吗?”

郑板桥深深的叹了口气:“你那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太上皇在位时,你说的这种情况就很少了,至少六部没几个能这么悠闲的,到当今登基,能按时下衙的都是能力佼佼者。”

好友闻言惊悚,后怕道:“还好我对做官没兴趣。”又看了看四周,神秘兮兮的问道,“你不是和……通过信吗,不如你再写封信?”当初太子亲自给郑板桥写信表达仰慕之情,在他们这群好友中可是很轰动的,不过郑板桥为人低调,不愿宣扬,所以除了他们这群好友,没人知道。

等到太子登基,他们这群人都在猜,皇上会不会让郑板桥去御前听用,所以跟着郑板桥前来京城,就是想试试有没有机会,通过郑板桥把自己的作品呈给皇上一阅,若能得皇上的一二夸奖之语,最起码也能在他们的族谱和县志上留下一笔了。

但现实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郑板桥殿试中了二甲第八十八名,翰林院的入馆考试没过,只能去六部当个笔贴式。这甚至已经算好的了,有和郑板桥同年、甚至名次比他高的进士,至今还在等候补缺。

但终究和他们想的相去甚远,倒不是觉得郑板桥没有搭上皇上就没用了利用价值,而是他们这一群人喜好风月,最爱一群好友在一起畅饮清谈,而郑板桥自入仕以后,就少有时间与他们见面、游玩。

为了八品的笔贴式牺牲生活,他们觉得不值得,以已推人,就觉得郑板桥应该也不爱这样的日子。

友人思及此,怂恿道:“你就写封信试试,若没回音,那这个官我看不当也罢,不如挂冠而去,我等逍遥于山水之间。”

郑板桥却没有意动的表情,道:“说来你可能不信,但入仕这几月,虽然忙碌,我却不觉得厌烦,甚至……觉得满足。”

友人:“啊?”

郑板桥笑了:“真的,我很满足,我甚至不太想留在京城,若有机会,我更想去地方做一地主官,看看能否为百姓做些什么。”

友人惊讶过后,听闻这话,没有反对,反倒拍手叫好:“好!你这是得了横渠先生的真意,有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啊!当浮一大白!”

友人连声说一定要纠集好友庆祝他有此广大志向,郑板桥微笑听着,承诺自己一定会抽出空来,心却已经飘向了无垠的天空。

弘书还不知的他的偶像已经在他的压力下生出了万丈豪情,在几经拉扯后,他终于否决了朝臣开恩科的建议,而变成了御试六部、翰林等官员的大型期中考试。

时间就定在七月,他登基的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弘书原话是这么说的:“朕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节,不必铺张浪费办什么筵席,你们也不必为难送什么礼,你们能用朕出的卷子考个甲等,就是给朕最好的礼物。”

话一传出去,满朝官员顿时一片哀嚎,在忙碌完公事回家后,还要头悬梁、锥刺股的抓紧学习,就怕到时候考这张皇上亲自出的卷子,满篇下等,官途休矣。

弘书十分满意大家的努力,好心地给大家划了考试范围,除了四书五经外,还会考数术、刑律、历史、治水。

等。

官员们盯着那个等字,十分想咆哮:您到底在等什么!

第247章

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在弘书名下产业的带头下,其他商家纷纷效仿,推出为皇上祝寿打折的活动。

一时间,街面上的店铺人声鼎沸,大排长龙。

百姓们见面打招呼,先往紫禁城的方向一拱手,然后道:“皇上万寿!您这是去哪儿?”

在这样到处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一辆辆载着朝中官员的马车内却是气氛沉郁,伴随着书页哗啦啦作响的声音,明明是不一样的面孔,却都流露出一样的崩溃。

马上就要上考场了,XXXXX还没来得及看怎么办?!

求求了,千万别考这个啊!

因七月正热,而参与考试的人不算少,弘书大手一挥,同时开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作为考场,确保大家都能在屋里考试,不至于坐在外面的广场上被晒的中暑。

等官员们到达太和殿前广场时,这里已经被郎图带着御前侍卫围了起来,面对一群尚书带头的庞大队伍,郎图客气拱手道:“诸位大人,还请排好队,验明正身。”

有人刚想说没这必要吧,难道还有人能跟那些未考中的学子一样夹带不成,余光就瞥到有人偷偷将什么东西塞到随身荷包,然后大义凛然的将荷包递给侍卫:“里面装的是贱内给在下在寺庙求的开光经文,未免误会,考试这段时间还请帮在下保管。”

查验的御前侍卫也不打开看,默默放到了早就准备好的篮子中。

徐本瞥了一眼,记住了是谁,转身拉住儿子:“快,跟爹说说,那个导数公式是什么来着,爹又忘了……”

张若霭笑眯眯问张廷玉:“爹,需要儿子帮您复习吗?”

张廷玉斜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转身走向自己的考位。

真*需要儿子帮忙复习一下术数的阿克敦厚着脸皮站在旁边,蹭徐以烜给徐本的复习,然后步履蹒跚的走向自己的座位——突然感觉自己的进士是假的。

在知道皇上出的题还会涉及术数之后,阿克敦就紧急把儿子阿桂拎过来,让儿子根据平日了解的皇上研究术数的范围给压几道大题——简单点的术数阿克敦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他的进士实打实是自己考的,但人不能没有追求啊,明摆着的事,这次考试的优秀者日后肯定更容易被皇上重用,阿克敦求的就是这个。

虽然儿子阿桂是皇上的伴读,他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但伴读内部对比一下,不但他儿子是倒数第一,他这个当爹的也是倒数第一。人家几位爹都已经是尚书了,就他,还是个二品侍郎。

而儿子甚至还没能考中进士出仕,他这个爹再不努力,儿子伴读带来的那点优势就要所剩无几了。

像阿克敦这样谋求前列的人不少,弘书本来还想着二品以上大员和各寺、院主官就不参与这次考核了。毕竟考好了是实力,考不好可就要丢脸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