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把直播后台提现的三千块转到证券账户时,窗外刚泛起鱼肚白。穿书前他实习的时候在券商做过量化策略开发,最擅长用模型捕捉市场的细微波动——用他的话说,“股市不是赌场,是需要用数据和逻辑说话的战场”。
他打开电脑上的回测软件,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没选那些热门的概念股,而是用自己写的简易模型筛选出三只低波动率、高股息率的小盘股。“先做个分散配置,控制回撤风险。”林砚对着屏幕上的K线图嘀咕,把三千块分成三份,像撒种子似的分批买入。
做完这一切,他点开银行APP,看着那笔五万块的转账记录,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这钱他一分没动,甚至单独开了个账户存着,像捧着个滚烫的承诺。“用别人的钱赚钱,那叫套利;用自己的钱翻身,才叫本事。”林砚关掉界面,把注意力转回桌上的《操作系统》课本——比起股市的K线,眼下更重要的是下周要交的课程论文。
下午的计算机课,老师宣布要分组做个小型数据库项目,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林砚刚拿出笔记本想记要求,就听见旁边有人敲了敲他的桌面。
苏沐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他旁边,手里转着笔,眼神往他的笔记本上瞟了瞟:“组队?”
林砚愣了一下,下意识点头:“好啊。”
周围传来几声低低的惊叹。以前江哲追着苏沐要组队,人家眼皮都没抬过,现在居然主动开口?林砚假装没听见,翻开笔记本问:“你想做什么主题?电商平台还是校园管理系统?”
“校园图书管理吧,数据结构相对简单。”苏沐拿出平板,调出一份初步的框架图,“我负责后端架构,你前端可以吗?”
“没问题。”林砚看着图上清晰的模块划分,忍不住赞了句,“你这框架搭得挺合理,比我之前想的周全。”
苏沐的笔尖顿了顿,没接话,却把平板往他这边推了推:“看看哪里需要改。”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平板屏幕上,把两人凑在一起的影子投在桌面上,像幅模糊的剪影。林砚指着“借阅记录”模块:“这里可以加个逾期提醒功能,用触发器实现,更贴合实际需求。”
苏沐抬眼看他,眼里带着点认可:“可以。”
讨论方案时,林砚发现苏沐虽然话少,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他说前端用Vue框架,苏沐立刻补充“得考虑移动端适配”;他提到数据库索引优化,苏沐随手就在平板上画出了B+树的结构图。这种专业上的默契,让林砚想起以前和同门一起做项目的日子——高效,且舒服。
“晚上有空吗?”下课铃响时,苏沐合上平板,“去图书馆把需求文档理出来。”
“有。”林砚收拾东西的动作顿了顿,“不过我得先回去看眼股票,三点收盘。”
苏沐挑眉:“你炒股?”
“小打小闹。”林砚笑了笑,“用直播赚的钱,试试水。”他没说自己会做量化,怕显得太刻意。
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两人对着电脑敲文档。林砚偶尔拿起手机看眼行情,三只股票都小涨了两个点,加起来赚了不到五十块。“还行,今天的奶茶钱有了。”他低声嘀咕,转头看见苏沐正看着他的手机屏幕。
“你也玩这个?”林砚有点意外。
“我爸让我学过一点价值投资。”苏沐收回目光,指尖在键盘上敲了个分号,“不过我觉得短期波动没意义,不如研究公司基本面。”
“确实,”林砚深表赞同,“我这就是用模型做个短线套利,赚点零花钱而已。长期看,还是得选有护城河的企业。”
苏沐抬眼看他,眼神里带着点探究:“你懂的还挺多。”
“以前看书学的。”林砚含糊带过,怕说多了露馅。他低头继续敲键盘,却感觉苏沐的目光在他头顶停留了几秒,像在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