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黄滕酒描写谁的爱情 > 晚膳风波(第1页)

晚膳风波(第1页)

一家人围坐在圆木饭桌旁,以老太太为中心。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既有老太太钟爱的永州家乡菜——煎连壳蟹、翠竹粉蒸鮰鱼、盘王腊肉,也有几道精心准备的北方特色:鲤鱼焙面、汴京烤鸭、蟹黄灌汤包,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老太太夹起一片色泽油亮的腊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眉开眼笑:“就是这个味!走了六七天,路上就一直惦记着。难为你们,还记着我这老婆子的喜好。”

李玉面露欣慰:“都是大娘子一手张罗的。母亲再尝尝这几道,是她特意派人从樊楼买来的,都是京城有名的特色。”

李仲指着那笼小巧精致的汤包推荐:“祖母,您尝尝这灌汤包,是樊楼的一绝。”

方妈妈正要替老太太夹一个,曹氏便温声提醒:“妈妈小心些。之所以叫灌汤包,是因里面包着滚烫的汤汁,若不小心弄破了,汤汁流出来,便可惜了。”

方妈妈闻言,动作一滞,夹着包子不知是该放下还是该继续。

老太太却笑了笑,将自己的瓷碗递过去:“里头还有汤水?那我更得好好品尝品尝了。”

“母亲慢些,仔细烫着。”曹氏再次提醒。

老太太恍若未闻,只小心地用筷子在薄薄的包子皮上戳了一个小洞,清亮的汤汁立刻涌了出来。

一旁的琬姑娘见状,急忙开口:“祖母,不是这样吃的!汤汁流出来便糟蹋了!”说着便亲自夹起一个,示范起来,“该这样,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一丝尴尬。老太太脸上的笑意悄无声息地淡了下去。李琬却未曾留意,自顾自优雅地享用起来。

李仲适时夹起一个汤包,放入唐醒碗中:“四妹妹也尝尝。”

唐醒点点头,拿起筷子,竟也在包子中间戳了一个洞,任由汤汁流入碗中,然后先将那软糯的包子皮吃了,最后才端起碗,小口啜饮碗中汤汁。老太太瞧着唐醒竟学着自己的吃法,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慰藉。

待唐醒放下碗,她由衷赞道:“这包中的汤汁果然是一绝,鲜香醇厚,回味无穷。怪不得舅母特意买来让外祖母品尝。”

曹氏闻言,并未接话,只默默吃着。

席间众人神色各异。李玉觉得小女儿虽言行直率了些,却也没说错,不便苛责。李琳暗暗瞪了李琬一眼。李瑜则事不关己般静坐一隅。李仲见唐醒喜欢,又为她夹了一个:“妹妹既喜欢,便多用些。”

唐醒也不推辞,顺势对老太太笑道:“您看,这汤汁流入碗中,热气也散了,正好入口。外祖母,您快尝尝您碗里的,凉了就更可惜了。”

“好好好,”老太太好似无奈回应,“我倒要尝尝你口中的‘回味无穷’是何等滋味。”她话音未落,方妈妈早已会意,夹了一个放入她碗中。

老太太学着唐醒的法子,先吃皮,后饮汤,鲜美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漫开,她脸上立刻重现笑意:“果然如醒丫头所言,鲜美无比!亏得我儿和媳妇孝心,否则我这老太婆去哪能尝到这等美味。”

见老太太重展欢颜,曹氏顺势夹了一块烤鸭肉放入她碟中:“母亲再尝尝这烤鸭,是夫君最爱。烤得外皮酥脆,内里丰腴,一点不腻人。”

李玉也笑着在一旁帮腔:“是啊母亲,樊楼的烤鸭连官家都称赞,每日都要朝贡,儿子吃了这些年,都未曾腻烦过。”

唐醒望着那油光锃亮的烤鸭,早已馋涎欲滴,那副小模样哪逃得过老太太的眼睛,她笑嗔道:“姑娘家,也不矜持些!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想吃便夹,在自己家里,不必端着了。大家都动筷子,别光看着我一个人吃。”

不知是众人真饿了,还是团聚的气氛开胃,满桌菜肴竟被消灭了大半。

见众人用得差不多了,李仲放下筷子,开口道:“未时初,世子来找过我,说后日宁国公府办插花会,想请二妹妹、三妹妹陪他家大娘子一同前去。世子还说四妹妹初来京城,提议也跟去瞧瞧热闹,见见世面。”

曹氏闻言,眉头微蹙:“宁国公府办插花会?我怎未曾听闻?喜鹊,府上可收到帖子了?”

侍立一旁的喜鹊连忙回话:“回太太,并未收到帖子。”

李仲知母亲心思,解释道:“此次宴请的多是有爵位家的女眷,故母亲不知。”

老太太脸上不见喜色,反显担忧:“让你四妹妹去,是你的主意吧?这丫头在永州撒泼打滚倒惯了,若是去了国公府,言行不当开罪了人,可如何是好?”

唐醒满腔的雀跃还未及表现,便被外婆一盆冷水浇下,顿时蔫了,垂着头闷不吭声。

李玉思忖片刻,开口道:“儿子瞧着醒丫头乖巧懂事,并非母亲所言那般顽劣。既然小世子开了金口,便让她跟着去游玩一番也好,回来还能将京中的新鲜事说与母亲解闷。”

老太太仍面有难色。李仲顺势道:“何况有二妹妹、三妹妹从旁看顾,出不了岔子。”

曹氏也笑着附和:“夫君和仲儿说得是。醒丫头初来乍到,正是该多见见世面的时候。”

老太太目光扫过唐醒那副想去又不敢说的可怜模样,终是松了口:“既然你们都替她说情,我若再拦着,倒显得不近人情了。醒丫头,你可切记要谨言慎行,万不能给你舅父、舅母惹事生非。”

唐醒一听外婆应允,生怕她反悔,立刻抬头保证:“谢谢舅父、舅母!外祖母放心,我定紧紧跟着二姐姐、三姐姐,绝不惹事!”

一旁的李瑜见父亲和兄长都替唐醒说话,心存侥幸,也怯怯开口:“父亲,女儿……女儿也想去。”

曹氏立刻瞥了她一眼,语气淡了几分:“若宁国公府下了帖,咱们府上女眷同去自是应当。如今既无帖子,姑娘们都去,岂不是给小世子平添麻烦?”

李瑜反应极快,立刻低头敛目,轻声道:“是女儿思虑不周,鲁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