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当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个小部门,不过它的主要成员,在后世都是大名鼎鼎的女界英豪,何香凝、邓颖超、蔡畅,对于李思华而言,想到这些人名,很有一种奇妙的历史感。
黄包车终于到了地头,妇女部所在是单独的一栋小楼,还算不错,她心里暗暗地说。还没进楼,从里面正好有一个女子,正在走出来。她刚刚觉得女子看上去似乎很熟悉,对方已经惊喜地喊她:“思华,你来了啊,好久没见到你了,听说了你生了个儿子。”
这是邓颖超,她脑子里的记忆终于想起来了,赶忙迎上去,笑容浮现出来:“邓颖超,好高兴又见到你了。这些天,可把我憋死了。好想你们啊。”她努力地表现出活泼的样子。她也注意到对方显然是个孕妇,应该有几个月了。
大姐高兴地拉着她的手来到了何部长的办公室,3个人开始聊起天来,李思华的主要目的是,在接上组织的同时,借助哺乳期和照顾父亲的理由,暂时脱离社会活动,她有自己的安排。谈了一会后,邓颖超有事先走,而她很快也以要回家哺乳的理由,告别了热情的何大姐。
回去的路上,李思华陷入了沉思,刚才面对着热情的两位大姐,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位女性,她有种要吐露来历的冲动,还是压制下去了。穿越者的第一要素就是守秘,何况自己人微言轻,当下又是个国共蜜月期,吐露真情的后果恐怕不是好事,自己多半会被当成背叛革命者,挑拨国共关系嘛。谁能相信她是穿越者,知道未来的历史这样的天方夜谈呢?她不觉有点怅然,改变历史哪有那么容易。
想到已经紧张的时间,一向冷静的她也不觉有些焦灼。不到6个月后,蒋介石就会在上海,发动412大屠杀,接下来就是在广州的415事变,国民党会在广州出动大批军警,解除皇浦军校、罢工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和查封各种革命团体和组织,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同时在汕头、惠州制造惨案。她知道,超过2100多人会被捕,而被秘密枪杀的党员就高达100多人。牺牲者中有名气的,她都还记得两个人,著名的作家肖楚以及中国早期的工人领袖刘尔崧。她现在没有能力去改变历史,就只能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应变措施。自己能做些什么呢?我本质上大概是个冷漠无情的人吧,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她有点苦涩而自嘲地想着。
黄包车终于到家了,她收拾了何大姐给她的礼物,是一幅画。
下车,走向家门,刚到门口,就听到一个丫鬟又高又尖的喊声:“小姐回来了,小姐不好了,老爷晕过去了!”她心里咯噔一声,连忙跑进家门,家里的佣人们都围在李家同住房的门口,看到她来了仿佛才有了主心骨,她顾不得听他们乱七八糟的说话,迈进父亲房门,就看见李家同仰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且口眼歪斜,一个老大夫在给他针灸,肖、马两位姨娘都在床边垂泪。
李思华有点医学知识,觉得李家同这很可能是脑溢血中风了,她赶忙问姨娘们:“父亲怎么会突然得病?”要知道自从有了外孙,父亲仿佛年轻了许多,这几个月的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
看到李思华来了,两位姨娘更是悲切,两人对视了一眼,肖姨娘对她说:“妞妞,你先坐下。”丫鬟赶紧去拿凳子,李思华一点顾不上,感觉肯定有大事发生,赶紧追问肖姨娘:“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肖姨娘上前一步,泪眼婆娑:“妞妞,你要挺住啊。姑爷…姑爷…,他去了。”李思华不由一晕,肖姨娘赶忙扶助她。清醒过来,李思华怅然地想着,虽然自己并不是原主,但也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
丫鬟扶着李思华坐了下来。肖姨娘一边抽泣,一边断断续续地告诉了她情由。原来在她出门一会后,一名军官来到了李府,通知了刘际峰已经在北伐中牺牲,他受皇浦同学的委托,来将刘际峰的骨灰送回家。老爷听闻噩耗,当场就晕了过去。
一阵心悸,李思华觉得手脚无力,她努力平静下来,看着父亲。她努力想着,逝者已矣,而针灸救不了父亲的,这是中风,她并不了解这个时代洋医院的水平,但无论如何要努力拯救。民国初年广州的医院不多,西关最近的是柔济医院,死马当活马医吧。
她压抑着情绪,吩咐管家立即备车,送老爷到医院去抢救。两位姨娘都是柔弱老实的人,这个时候都把李思华当成主心骨,一叠连声地催促着下人,赶紧行动。折腾了半个多时辰才到医院,急诊医生问了问时间,看到老人其实就已经暗暗摇头,不过李家的面子大,还是让最好的医生到手术室努力抢救。
李思华心里明白,机会不大了,父亲身体其实早就不行了,大悲之下严重中风,抢救回来的几率不大。
一个多时辰后医生来宣布了噩耗。李思华这个时候反而变得很冷静,她指挥下人们将父亲的遗体运回家宅,到家后让两个泣不成声的姨娘,带着婴儿去休息,安排了管家和几个管事,去准备丧事种种,这个时代,自然是要棺木下葬的。
晚上终于歇息下,疲惫的李思华半躺在卧床上,她怅然地想着,自己是不是个“天煞孤星”?在原来的世界就是一个孤独者,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多久就丧夫丧父,又成了一个孤独者,好一点的,大概就是自己居然有了一个儿子。
悲伤的感觉逐渐过去,她开始恢复了冷静,淡漠的性格开始发挥作用。她想,做一个孤独者也好,她来到这个平行世界后,对自己的定位,本来就不是为了什么爱情和富贵,而是想改变历史、改变世界,实现和实践自己在原来世界,不可能实践的理想和思想。
父亲和丈夫的去世,让自己更能无所顾忌。革命者是血与火淬炼出来的,难道碰到了穿越这种神奇的事情,又来到的是这个民族危亡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自己还能享受富家小姐与爱情的小确幸吗?她不由得为这3个月中曾经有过的一丝动摇而羞愧。她想,我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明天开始,必须行动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她开始冷静地安排父亲的葬礼。姨娘们也好,管家和管事们也好,都发现李家的大小姐像是换了一个人。她的命令直接而明晰,条理清楚而不容违拗,有什么异议,都在她锐利的眼神下败下阵来。
姨娘和下人们都以为老爷和姑爷去了,大小姐被家变刺激之下,性格变了,所以也就接受了。她的表现反而让他们安心,大小姐也是个有能耐的人,李家大概不会因此而衰败。
其实李思华并不太在意他们的想法,她只是想尽快安置好他们,让自己腾出手来,进行自己的事业,她不可能花精力,去维持现在的这个李家。好在李家豪富,这几天她检点资产,发现虽然在父亲晚年,李家虽然已经在收缩,但资产总额,算账还超过100万大洋,足够她安置李家下人,以及开启初步的行动计划了。
妇女部的领导,和一些前主以前相处良好的朋友,闻讯后也纷纷赶到李家安慰她,她平静地应付着,这些朋友都感觉她似乎陌生了许多,或许,丧父丧夫,改变了这个女人吧。
父亲去世的第5天,她的公公刘文达赶到了李家,葬礼其实就是在等他。丧子之痛让他非常憔悴,刘文达身体健壮,可是此时也变得老态了,毕竟也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没有躺下,已经算好的了。
李家同的葬礼,安排在去世第7天,这是遵循“头七”的旧俗。葬礼的时候,李思华还是不由泪如雨下,或许这是前主的感应吧?她淡淡地想着,从这个时间开始,我李思华,将义无反顾开启在这个世界的征途,原主过去的一切,就让它们随葬礼而消逝。
葬礼结束后,她和公公刘文达深谈了几次。刘文达主要担心她以后孤儿寡母如何生活。她知道公公是清远大豪,在地方很有势力,所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了刘文达一个她的计划,其实是可以公开的计划。
她告诉刘文达,李家现在孤儿寡母,不可能维持住以往的李家生意格局,因此她决定,逐步卖出李家在广州和广东的生意,举家迁徙香港,在香港买些铺子,收租维持生计,若有机会再在香港,做些保险点的生意。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在广州而迁徙香港,是因为她对国内局势的担心,她觉得国共合作不会长久,以后广州可能会时局动荡,搬到英国治下的香港是规避风险,而且亡夫是共产党员,对于国民党占优的广州当局,不可不防。
刘文达对媳妇的说法大吃一惊,他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这个儿媳,以前只觉得李思华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原来这么有见识。不管她说得对不对,至少这样安排,也算条稳妥的出路,于是他思量再三,还是同意了。毕竟,李思华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是李家唯一的家主,自己能做自己的主。
李思华还拜托了刘文达一件事,就是请他帮李家找一个护卫队的头领,最好曾经当过军官,不问政治的那种,来训练和领导护卫队,她可以出高薪。她的说法是孤儿寡母,要防备有人起坏心,必须有防卫力量,所以要组建一只护卫队,弄个几十个人护家,等到迁徙香港了再说。刘文达不疑有他,一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