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七十年代的语文课本内容有神笔马良吗 > 160170(第13页)

160170(第13页)

乌海青听到动静,回头看一眼,礼貌地笑了笑。

乌海青勉强能升任简单的招待工作,丞闻却是不行的,正如他第一次给闻慈留下的印象,艺术青年,古怪,没情商……他要是对不懂绘画的游客介绍,要么气死对方,要么气死自己。

袁韶不经意间经过他,听了一嘴,“泛英雄主义的时代就要过去了,未来的艺术,将是前卫的、纯粹的,比如你们面前这一幅,就是典型的临摹巴洛克浪漫主义……”

再看丞闻面前两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满脸茫然:他在说啥?

袁韶:“……”

都说了画展要面对很多门外汉游客,你这主义那主义的,人家能听不懂吗?

她对两个年轻人礼貌地笑笑,暗暗揪住丞闻的后腰棉袄,狠狠往后一拉,丞闻被拉得一个趔趄,疑惑地看过去,“咋啦?”他的南方口音里也染上了乌海青的东北味。

袁韶对他温和一笑,说:“你去——”

她四下看了一圈,大家都四散在展室里充当招待和导游,没人能充当学前班老师,她最后看向了闻慈,她正和几个女孩在一起,脸色含笑,看起来轻松又愉快。

她心里说了声抱歉,说:“你去和闻慈一起搭班吧,帮帮她的忙。”说着,把两个年轻人拉到自己面前,春风细雨地说:“下面由我来为你们介绍。”

丞闻不解地看着袁韶,走到闻慈身边。

闻慈一转头就发现身后多了个人,她一愣,“你怎么过来了?”

“袁韶让我过来的,”丞闻皱着眉,不是很高兴地问:“她是不是嫌我讲得不好?可我说得很详细啊,连具体风格和技法都告诉他们了!我以前都没这么细心过。”

闻慈默了默,也许你就是太细心了呢。

游客还在等着,闻慈没跟丞闻细说,继续介绍。

她站在《亚当》和《夏娃》两幅画中间,笑着讲解道:“这两幅画是由我的同学临摹,汉斯国艺术家丢勒的作品,他出生于1471年,卒于1528年,是优秀的油画家、版画家、建筑师等等……他是一位艺术巨匠,这两幅油画在世界裸体艺术画里也很知名。”

三个女孩子年纪不一,听得有些懵懂,最矮的女孩掰着手指头,“147……”数到一半就忘了,她抬头看闻慈。

“1471,”闻慈补充说:“丢勒是五百年前出生的艺术家了。”

刚才听起来还没什么实感,眼下一听,三个孩子“哇”了起来,闻慈笑道:“很多艺术家都是全能,油画啊、版画啊、水彩啊、雕塑啊,甚至还会设计建筑。”

说着,她左右看看,给她们指起来,“你们看,那两幅就是版画,那幅是水彩……”

丞闻在一旁听着,觉得闻慈讲得太浅显了,不过好像几个孩子听懂了?

等三个女孩逛了一圈,说不用闻慈帮忙讲解了,丞闻才说:“你好像很会哄小孩?”

闻慈踮脚看了看门口有没有新游客进来,随口道:“我不是说过了吗?我是画连环画和儿童绘本出身的啊——哦不对,不叫出身,我现在其实也没放弃绘本来着。”

丞闻还想说什么,但闻慈看到门口来人,已经走了过去。

他努力学着闻慈的方法,挑了几个年纪小点的游客介绍,别说,效果好像还真好点。

新进门的是两人,一中年一青年,打扮朴素,眼睛倒是很亮,他们没注意到闻慈,自顾自直奔《故宫故宫》组画的方向去,嘴里说着“现实主义”、“庄重”“人的写实”之类的话。

闻慈听见了,默默停下脚步,好像是专业人士?

她准备去找其他游客,但两位专业人士对着画说了几句,就左右顾盼,他们一眼看到闻慈胸前挂着的牌子——塑料封的牌牌,上头画着袁韶设计的百花画展标识,代表是工作人员。

他们眼前一亮,招了招手,“小同志。”

闻慈走过去,礼貌地问:“二位同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左边那位青年人指了指《午门》,客气地问道:“听说这组画的创作者也是你们画展的,请问她在吗?我们想跟她聊一聊,”闻慈这个名字,现在和东京美术展联系起来了,而因为先前的裸体艺术风波,大家都知道她是首都美院油画研究班的学生,百花画展的班底之一。

闻慈觉得这两人面善,应该不至于是特意来讨伐她的。

她于是笑道:“我就是闻慈。”

两人面露惊讶。

眼下研究生的年龄跨度是极大的,四十岁都能报名,他们本来以为,能画出如此庄严、先锐作品的,就算不是三十来岁,也该是个将近三十的青年画家。

但眼前这个——她有二十岁吗?

两人对视一眼,青年客气地道:“我们是《首都美术报》的记者,听说你们美院办百花画展,特意赶来。请问能采访你一下吗?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画展办得挺大,展室人来人往,他们怕闻慈忙得拒绝。

闻慈面露惊讶,“采访我什么呢?”

她看看周围这么多人,伸手示意二位出去说,等走到展室门口左侧,她的自行车边,周围安静许多,她道:“画展是我们油画研究生班主办的,主要负责人并不是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