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老师傅看在眼里,把对她门外汉的印象拉成了专业人士。
相比亲历亲为的闻慈,姜温年就清闲多了。
她不费吹灰之力,自有几个印刷车间的主任给她跑前跑后,商议怎么印刷最好看,而封面封底也不用她操心,请了华夏出版社的美工帮她设计,她只用坐在一边等着就行了。
但她都这么清闲了,心情依旧不好。
她从孙副部长那儿知道,蓝部长给闻慈批了一千块的预算,看着不高,但却是让她按照最高配置拉满的,纸质、油墨、颜料,通通都是最好的,主打一个少而精。
对于她这边,只有三百块,去问蓝部长,他只会拿闻慈一套有六本的理由来敷衍。
姜温年气得不行,指挥一旁忙忙碌碌的印刷小工,“你去看看,闻慈那个车间怎么样了?”
印刷小工满心的无奈。
这大小姐总盯着别的车间干什么呢?早上让他去看看人家进度,晚上再去看看,两只眼珠子简直就像是黏在那个闻慈身上了,他木着脸放下东西,去看了眼。
回来后道:“他们在试印刷看效果呢。”
姜温年眉头紧皱,“他们都开始试印刷了?”
她顿时坐不住了,急忙去印刷厂办公室里找电话,去给华夏出版社打电话催促,怎么还没给她的书封设计好,都说了着急,美工那边就不能抓紧点吗!
她不止催出版社,还催印刷厂,对他们的设计挑挑拣拣,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
又过一些天,连闻慈都听说姜温年有多么挑剔了。
林师傅把经过机器的绘本拿出,拿袖子小心地蹭了蹭封面边的纸屑,自己端详了眼,刚开始看闻慈的设计还不太习惯,但现在越看越顺眼,觉得漂亮得不得了。
他把绘本递给闻慈,“你看看,怎么样?”
这已经是他们尝试过的第三版了。
闻慈的要求也很高,但每次修改都是亲历亲为,一边和师傅们讨论一边定下来的。
前面两版在林师傅看来已经非常好了,精美程度在全国都是一流的,但闻慈还是能挑出一些小毛病,他们改了又改,这才有了眼下这第三版的样书。
闻慈接过绘本,一看封面,先点了头,“色彩比前面的要亮,也不偏色了。”
单看看不出来,她把前面两版样书放到旁边,顿时就对比出来了。
最新的这本绘本颜色亮丽,色调浓郁,整个封面就是一张精美的插图,书名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为了更大的市场,用的是英文,是《贝贝的故事:广市》翻译过来的。
闻慈翻开厚实光滑的封面,里面就是出版信息了。
她自身是个很重视书页美观程度的人,文字要大小合适、间距适宜,哪怕是页边的空白大小都要和谐,否则会让人视觉上不够舒适,所以连出版信息这页都是她反复修改过的。
再往后翻,就是一页页精美的插画了,底下则是双语配文。
而最后面几张,则是闻慈设计的小彩蛋——她出差时拍的插图。
她最近忙得要命,把徐截云洗出来的照片挑出来其中最好的,都上了色,也放到了每本绘本的最后,彩色照片和手工插画的魅力又有不同,往那一放,显得更加真实。
这一本插画印刷得好,照片页也精美漂亮,闻慈翻到最后,十分满意。
“就按这个印吧,三百套。”
林师傅们都松了口气,为了这套绘本,他们可是来来回回忙活了好些天。
但不得不说,最开始他们还觉得出口这些东西是白日做梦,但见到实物,他们突然觉得也不是不可能,外国小孩也是小孩,看到这么漂亮的插画,能不想要?
老师傅们给闻慈盯印刷,而终于闲下来的闻慈,去给徐截云打电话。
这回电话打通了,徐截云问:“姜温年没欺负你吧?”
闻慈一愣,举着话筒笑问:“宗少和告诉你的?”
徐截云“嗯”了一声,声音有些厌烦,“你没事吧?”
“没事,”闻慈想起最近偶尔和姜温年在印刷厂碰见,对方恨恨地瞪着自己,但居然没有到面前来挑衅,顿时觉得男朋友还怪厉害的,但好不容易打个电话,她可不愿意讨论她。
她换了话题,“你什么时候回首都?”
徐截云的声音一下带上了笑意,“你猜猜?”
“唔,”闻慈配合地猜测,“下个月?下周?总不会是明天吧?”
徐截云含笑道:“你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