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谁在外为官,不怕京城出事?多少人官做得好好的,小人弹劾,能臣不善党争,反而受害。
皇帝要是真能这么从一而终……唔,那也真是极好极好的了。
要求真的不能太高。
弘安帝听到这里,抬头正要说话,才发觉周涉还站着:“你坐下。”
周涉又重新坐回去,两只手规矩地放在腿上,默默地看着他。
弘安帝把他看了又看,眼神有点复杂,纠结地说:“你还算聪明,也算有点成绩。”
毕竟按天幕的语气,这都打到北罗了。
说实话,这要是他的儿子,那真是亲亲好儿子。
说完,他长松一口气,自觉已经十分中肯:“还有这个方竞若,倒也算是能臣。”
周涉摸不清他的意思,略作思索:“陛下,能臣就……不要杀了吧。”
有真本事的人,能在一线干活的人,那是真的好用啊。
弘安帝恨铁不成钢地拍他的头:“朕的意思是,他既然好用,就不要把人放过了!”
周涉心道,真不愧是皇帝,说这话的语气,倒像是要当场把方竞若弄死。
“不过……”弘安帝又思考片刻,“朕先用用,也不错。”
似乎是随口的一句话,周涉几乎心跳骤停。
什么叫“先用用”?
皇帝的心思神鬼莫测,此刻,他忍不住想,难不成……
他又要升官了?
【实际上,中宗不止是对方竞若这么大方。用人不疑,只要是他委以重任的大臣,捕风捉影他从来不信,背后戕害根本不存在。真因为犯错被惩处的大臣,从来铁证如山。
大家只需要给他打工就好了。毕竟中宗也表示,他自己也不过是给宁朝打工而已。
如果不是景化七年杀了太多人,我觉得中宗的历史评价还能再上一层楼,哪里轮得到那些妖魔鬼怪跳出来说他坏话。
再不济把史书改一改呢,反正他那么喜欢添油加醋改史书,真到了黑历史这里,他倒不改了。
叹气。jpg】
这次大家都听懂了:天幕这女子,尚且嫌中宗改史书改得不够好。
也不想想,正经人谁改史书啊?!
这会儿他们的心情是一冷又一热:对文官毫不客气的中宗,也是出手大方、庇护信臣的中宗。
唉,好难选择。
至于某些仕途不顺的人,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个选择题。
一座小城中,俞岁生正在收拾包裹,将衣物塞进行囊里,扛在肩头就走。
他迈出大门,门外恰好走来两个同样年轻的小吏,见他一副要出远门的模样,同时大惊失色:“允时,你要去哪里?”
作为关系不错的同僚,都是基层小吏,他们当然知道俞岁生的日子不好过。
仕途不得意嘛,俞岁生又是最傲气的性子,不得知县的赏识。难得做出些成绩,又被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