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局长王明立即应道:“明白,罗市长。我马上调整规划方案。”
罗洋继续说:“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计划也要循序渐进。我们先在三个区试点,成功后再推广到全市。”
教育局局长赵芳点头表示理解:“这样确实更稳妥一些。我们会精心选择试点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罗洋的目光转向文化局局长吴江:“‘水文化节’的规模可以先小一些,重在打造特色和口碑。等影响力提升后,我们再逐步扩大规模。”
吴江若有所思:“我明白了,罗市长。我们会着重打造几个精品项目,先树立起南江的文化品牌。”
最后,罗洋看向经信局局长陈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我们暂时不变,但要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我们要吸引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而不是一味追求数字上的增长。”
陈强郑重地点头:“明白,罗市长。我们会严格把关,确保引进的都是优质企业。”
会议结束后,罗洋独自留在办公室,仔细修改着改革计划。
虽然计划的步调放缓了,但他并不感到沮丧。
相反,他觉得这样的调整更加务实,更有利于计划的长远实施。
就在这时,秘书小李敲门进来:“罗市长,省发改委的陈主任来了,说要和您谈谈。”
罗洋微微一愣,随即说道:“请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办公室。
“陈主任,您好。”
罗洋起身相迎:“没想到您亲自来了,有失远迎啊。”
陈主任摆摆手:“罗市长客气了。我这次来,是想详细了解一下你们的改革计划。”
罗洋心里一紧,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平静。
“好的,陈主任请坐。我正好刚对计划做了一些调整,您来得正是时候。”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罗洋详细地向陈主任介绍了南江市的改革计划。
他不仅讲述了宏观规划,还深入到了每个具体项目的实施细节。
陈主任听完后,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
“罗市长,不得不说,你们的计划很有魄力,也很有前瞻性。尤其是你们能及时调整,更显示出了务实的态度。”
罗洋谦虚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南江的发展离不开省里的支持。”
陈主任点点头:“省里会全力支持南江的发展。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点。”
罗洋立即正色道:“陈主任请说。”
“你们的计划很好,但执行起来可能会遇到不少阻力。”
陈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尤其是一些既得利益者,他们可能会对你们的改革有所抵触。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罗洋深吸一口气:“谢谢陈主任的提醒。我们会密切关注各方反应,及时调整策略。”
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洋带领着市政府的同志们,开始了改革计划的实施。
正如陈主任所预言的,他们确实遇到了不少阻力。
在地铁建设方面,一些地产商对线路规划提出了异议,认为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罗洋亲自出面与他们沟通,耐心解释地铁建设对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最终说服了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