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虽不喜欢这样的东西,却知道这是南宫昀的心意,对自己之前的“怠慢”表达的歉意。
南宫羽的性子活泼一些,她是个女流之辈,不便亲自带谢彦出去吃饭,便经常让家中小厮到京中有名的饭店带“特色菜”回来,让谢彦尝鲜。
转眼到了十一月十八——入学国子监的日子。
谢怀安和南宫瑾都跟谢彦说过有关国子监的构成。
大周的国子监设有祭酒一名,类似于现代学校的校长,全方面管理整个国子监。
现任祭酒叫胡景文,曾经担任过内阁大学士。
设有司业一名,相当于现代学校的副校长,协同祭酒管理整个国子监。谢彦认得这个孙司业,他是曾经担任过云林县县令的孙道敏,靠着顺康王的关系晋升到了国子监任司业一职。
接着就是著名的“四厅六堂”了。
国子监的四厅是指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以及典籍厅。
绳愆厅是负责管理整个国子监的地方,相当于现代学校的“教导处”,监内所有博士以下的教学人员以及学子都受到它的约束。
绳愆厅的监丞叫薛正义,这个职位仅次于祭酒和司业。
博士厅里的人都是一些“老师”,有主管教学的主任以及教学老师。
典簿厅是管总务的地方,典籍厅是管理图书的地方。
大周的典簿厅和典籍厅设置在国子监后院的墙外,也就是说,这两个部门跟国子监隔着后院的一道墙。
若是要到典簿厅和典籍厅去,没有直接的门到达,得从国子监的侧门绕过后院才能进去。
六堂指的是“正意堂”、“崇志堂”、“光业堂”、“诚信堂”、“修道堂”以及“率性堂”。
前三个属于“初级班”,学制一年半。
“诚信堂”和“修道堂”属于“中级班”,学制还是一年半。
“率性堂”属于高级班,学制为一年。
这个“王子班”是周文帝临时加进去的一个班,不属于六堂中的任何一个堂。
周文帝为了不影响在学监生的学习,把这个班设置在了典籍厅旁边的一个教室里,并亲自赐字“大学堂”。
国子监早就为各位要就读的学子做好了监生吉服。
不论是王子还是普通庶民,都是一视同仁——一袭蓝色监生服以及束冠素银顶。
南宫瑾本想送谢彦去国子监,临时改变了主意——他料定宁王和康王也会送自家的嫡子去国子监,他怕同时遇上他们俩,一个说不好便会得罪人。
于是他让黄管家和思罔送谢彦去国子监。
黄管家是老京城人,对国子监算是熟悉的了;让思罔去则是为了让他为谢彦背书。
其实谢彦根本就用不着别人帮自己背书,但南宫瑾坚持,再拒绝便是不识抬举了。
三人一起坐上了马车来到了国子监门口。
黄管家被守门的人拦在了门外,理由是“圣上吩咐了,跟学习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国子监”。
来送学的宁王和康王都没能进得去,更不用说是黄管家了。
帮谢彦背书的思罔却可以进门,但谢彦不准备让他进去。
他亲自背上了书笈进了国子监。
按照流程,他得先到东讲堂拜见国子监的祭酒和司业,然后跟着教导他们的博士去拜孔子像。
因为他不识路,一个看守的门子便亲自带了他去东讲堂。
走到半路上,他发现了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奕禛。
穿着蓝衫戴着素银顶的奕禛更加的风姿俊朗,光风霁月。
他身边没有带小厮,背上也没有书笈。
此刻他的前面有一群人正拦着他,不让他通过……
有一个人高马大的成年男子岔开了双腿,挑衅道:“想要过吗?从这里爬过去!”
奕禛潇洒地做了一个“你爱咋地就咋地,我不跟你杠”的动作,然后甩了甩头,便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