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松让其他人先把尸体抬下去,自己搀扶着孙母走到另一边,询问她关于孙二的情况。
“你说他改了,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说起这件事来,孙母便止不住地伤心:“这半年来,他真的不一样了,他没有偷东西,而且还跟我说,他以前不懂事,现在懂事了,他想多挣一些钱,把过去不懂事的时候,偷的那些东西,都还给人家。”
云松安抚道:“你多说说这些事情。”
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除非遇到了非常大的外界力量。
孙母回忆了起来,今年过年的时候,当时村子里非常热闹。
孙家也不例外,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带着孩子都回来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
孙母的大儿子也成家好几年了,现在也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三儿子成亲四年,也有一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嫁的不错。
这一过年,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她男人去世后,这一大家子就是她撑着。
转过头,二儿子坐在堂屋里,正在搞一个镇上带回来的玩意,说是什么收音机。
无论是大儿子三儿子,还是三个女儿,她都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唯独这个二儿子,她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儿子,孙母也不知道是得罪了哪路神明。
小时候明明还算是听话懂事,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就开始染上了坏毛病,偷了家里的两块钱。
那一次,孙父非常生气,把孙二打得半死,他既不承认错误,也不肯交出两块钱。
后面这个儿子就一直开始偷钱,这下子他倒是承认了,但无论怎么打,都改不过来,平时也越来越懒,也不干活了。
村子里其他男娃十八九岁就能定亲,只有孙二,没有人看得上,孙母心里头也着急,可就是没办法啊。
还是要成亲啊,不成亲没有老婆孩子,以后怎么办?
可孙母也知道,儿子这个样子,没有女娃子看得上。
也有一个好事,她儿子经常去镇上也经常去隔壁有钱的香金镇,见识还是要比村里的其他人见识更广一些,就是懒了一些!
可见识还是不顶用。
今年,他就三十三岁了,弟弟妹妹的孩子都六七岁了。
孙母想不通,这个儿子怎么就不知道上进,不想成个家!
她去里面把灶上炖着海带排骨的铁罐子取了下来,放在了火坑里。
再出来的时候,她就看到二儿子正在和路过这边的春凤说话。
原来,长桂家的小女儿春凤也回娘家了。
春凤今年二十二岁,出嫁不到一年,这是她出嫁后回娘家拜年的第一年,看上去像是哭过了。
孙母自己也是女人,自然能够看出来,春凤并不是真的哭过,她只是出嫁第一年,以外嫁女身份回来拜年,心里头难过。
这女子出嫁,嫁得近还好,嫁得远了就是这样。
孙母想起了当初也动过把春凤说给二儿子的心思,毕竟嫁的近,多好。
当然,她也知道长桂家肯定不会同意,长桂家势利眼,春凤生得又好看,肯定想要嫁个好人家,肯定看不上他们家,所以就没有去。
果不其然,没过两年,长桂家的人不知道怎么就托人介绍了一个镇上小学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