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香港的雨季刚刚开始。
维多利亚港上空乌云密布,却遮不住将军澳的荣昌游艇工厂里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最大的船坞内,一艘线条流畅的银灰色游艇正在做最后的装配。船身上“海神一号“四个金色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陈工,重力系统测试完毕,飞桥的功能一切正常。“满头大汗的工程师从船舱里钻出来,向站在码头上的年轻人报告。
陈文恺点点头,随手将手中的记事本合上。
这位24岁的陈家少爷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西裤,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更像大学里的讲师而非工业巨头的继承人。
只有那双与父亲如出一辙的锐利眼睛,透露出他内在的锋铓。
“告诉刘总经理,明天进行海上测试。“陈文恺说完,转身走向工厂办公室。
经过3年埋头研发,荣昌游艇的革命性产品终于要面世了。
办公室内,荣昌游艇总经理刘招宪正对着电话点头:“是,董事长,我明白是的,文恺做得很好。一定确保万无一失。“
见陈文恺进来,刘招宪如释重负地挂断电话,擦了擦额头的汗:“文恺,董事长很关心进度。“
陈文恺会心的笑道:“这个产品算得上长江工业集团的又一革命性的专利产品,父亲关系进度也是理所当然。当然我们不负众望,海神一号已经可以海上测试,我相信会毫无问题。”
大学毕业,他就加入‘新型游艇’项目研发组,而且他担任的还是总工程师。虽然他年轻,但毕竟父亲给了他很多参考资料,且自己又是董事长的儿子,大家自然不存在不服气;更不要说,他还是名校的毕业生。
刘招宪高兴的说道:“好啊,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刚刚董事长还说,不知道7月份摩纳哥的游艇展,我们能不能拿出先进的样品去参展,如今看来是来得及了!”
陈文恺也兴奋了一下,说道:“摩纳哥参展,这可是好机会啊!”
摩纳哥,那不就是他们家族的‘领地’么?
刘招宪点点头,说道:“老板说,他已经把海水浴场的东侧码头清空,专门用于#039;海神一号#039;的展示。而蒙特雷和费雷蒂的展位都在主码头,距离我们大约五百米。“
陈文恺说道:“正好。足够远让他们看不清细节,又足够近让他们无法忽视我们的存在。“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随即雷声轰鸣。
陈文恺走到窗前,看着暴雨倾盆而下:“明天如果还是这种天气。那就更好了,我们的飞桥系统、复合驾驶舱在恶劣的天气下,优势便能突出来。“
第二天,暴雨依旧。
将军澳外的海面上白浪翻滚,能见度不足百米,但“海神一号“的试航按计划进行。
陈光良亲自来到了码头。这位历经商场三十多年的商业巨擘穿着一丝不苟的西装,手持一把黑色雨伞,像一尊雕像般立在风雨中。
“父亲。“陈文恺快步迎上去,雨水立刻打湿了他的肩膀,“天气太差,您不必亲自来。“
陈光良微微摇头:“正因为天气差,我才更要来。”
他的目光投向正在做最后准备的“海神一号”,说道:“文恺,记住,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风险之中。”
这句充满现代商业智慧的话让陈文恺一怔。父亲总是能说出这样发人深省的话,仿佛拥有超越时代的见识。
“走,我们父子亲自上艇,见证一下新的产品!”
“是,父亲!”
登上‘海神一号’后,陈光良来自驾驶台,他干脆接过操作,准备亲自测试。
他本身就会开游艇,对于海神一号的驾驶舱也算熟悉,自然不在华夏。
伴随着暴雨,海神一号在海面上高速行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