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九零知青子女回城免费阅读 > 170180(第5页)

170180(第5页)

一九九一年,温室效应还没那么二十年后严重,扈城的冬日还是很冷的,虽不至于像北方那样积雪结冰,但室温也常在零度左右徘徊,做好的饭菜就算不放冰箱,也能保存好几天。

董桃花做了二十多年的饭菜,虽然要准备的饭菜多,但她依然游刃有余,浸泡、化冻、切肉、备菜、蒸煮、爆炒……每种食材的处理方式,她都心中有数,到下午六点多,十菜一甜汤,全都新鲜出炉。

九道菜,分别是八宝鸭、牛排炖粉条、真如羊肉、风干鳗鱼炖五花肉、油爆虾、腌笃鲜、米粉蒸肉、山药炖排骨、三杯鸡、烧杂素,以及一道甜滋滋的酒酿汤圆。

米饭是扈城特色八宝饭,糯米配上莲子、红枣等甜料,煮出来的米饭软糯香甜,十分可口。

董福运和徐辉吃得很满足,徐荷叶也能吃一点,反倒是董桃花这个被赣省口味同化更多的人吃不太惯。太甜了,甜得有些齁人。

不过桌上大菜多,而且全是荤肉,就连唯一一道烧杂素,名为杂素,里头也是荤素参半,它是用肉丸、肉皮、蛋白、鹌鹑蛋、白菜梗、粉丝、黑木耳等材料一起煮出来的。

肉食填肚子,吃几口就饱了,不吃米饭也无所谓。

四个人,十道菜,根本吃不完。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些菜要吃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不动刀,初二来客的才会准备新菜以招待客人。

所以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他们吃的都是剩菜。

徐荷叶以前很不喜欢这样的习俗,也很烦每天都要吃剩饭剩菜,少做点,每天都吃新鲜菜不好吗?

可是后来,一家三口只剩她一个人的时候,她却无比怀念这个时候,吃点剩菜又怎么了?看着一道道美味从厨房端到餐桌上,那种满足感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

第174章两年后

“新年新气象,祝我们每个人新的一年都有新希望,事业有成,日子美满幸福。”徐辉举起酒杯,伴随着屋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发表新年致辞,“干杯。”

“干杯。”董桃花、董福运还有徐荷叶同样举起酒杯,与他碰杯。不过徐荷叶喝的是汽水,而另外三人喝的是糯米酒。

互相敬完酒,表达祝福后,一家四口开始吃年夜饭。

赣省一般是下午吃年夜饭,徐家也延续了这个习惯。吃完饭,才下午四点,董桃花把桌上的剩饭剩菜收了,把桌子擦干净了,拿出面粉开始揉面。

这是要做饺子的。

好在饺子馅儿昨天晚上已经调好,现在只需做好面皮,不用再剁馅儿。

董桃花力气有限,她调好水面比例后,剩下的工作便交给了徐辉。徐辉力气大,揉好的面团更加光滑细腻。

做饺子用的是死面,不用醒发,徐辉揉好的面团,直接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再交到董杏花手里,擀成一块块圆形的面皮。

一家三口,一个揉面,一个擀面皮,还有一个包馅儿,今天多了一个董福运,包饺子的人就多了一个。

徐荷叶打开了电视机,虽然春晚要晚上八点才开始,但是下午也会播放很多和年节有关的节目。

四个人围着火炉而坐,一边烤火看电视,一边包饺子。

董桃花还拿了些橘子、花生、栗子、红薯放到火炉上煨着,炉火余温慢慢烘烤,渐渐地橘子红薯的香气弥漫了整个空间。

徐荷叶将包好的饺子放到旁边的圆竹簸箕里,又拿起一张面皮,用勺子舀了些馅儿放到面皮中间,最后用手沾了沾水,环绕面皮滑了一圈,面皮沾了水,才能更好地粘合。

随着开场歌舞《欢庆大歌舞》的开始,1991年的春晚正式开启。

徐辉把包好的饺子搬到厨房桌上,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围着火炉逐渐沉浸到春晚的节目中,屋里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徐荷叶转过头,看向屋里这三张笑脸,也跟着笑了起来。

春晚真好看。

不知不觉就到了零点,董桃花卡着点去厨房煮饺子,下午四点才吃的年夜饭,晚上又吃了很多水果小零食,所以董桃花煮得不多,二十多个饺子,平均下来每人吃五六个。

吃完饺子,守夜结束,不过四个人都没有回屋睡觉,而是坐回电视机前,一直到春晚结束,才关上电视洗漱回屋休息。

第二天是个难得的艳阳天,阳光穿透窗帘照进屋里,落在徐荷叶的脸上,她皱起眉,眼睛微睁,然后又闭了起来。

好困,不想起床!

床头位置,一个十个月大的小奶娃,穿着喜庆的红色棉衣棉裤,头上戴着可爱的虎头帽,趴在她的枕头上,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小奶娃敏锐地发现她睁开了眼睛,兴奋地踢了踢两只健壮的小肉腿,又见她再次闭上了眼睛。稚嫩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不是醒了吗,怎么又闭上眼睛了?

她往前爬了爬,抱住了徐荷叶的脑袋,然后伸手去扣徐荷叶的眼皮。

徐荷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