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些心思灵敏的人会想,小夫郎离家那么久,接人要这般久吗?又不是生活在北地,小夫郎真的还会回来吗?
但是小夫郎的祖母子侄都还在,他们便不往坏处想。
只期待小夫郎一切都平平安安才好。
这次灵芝每户均创收五百银两,主要初期损失的有些多,中等品质按每亩产量比去年低不少,去年的产量村里几位重要人物都知道。
世界上本无秘密,经一年发酵,许多家庭都知道,一对比顿时扼腕叹息,这要是初期注意点,严格遵守种植要求,起码还要再多两三百两,于是不用黎源提醒,梨花村在灵芝种植方面越发严格。
不过当下更多人都喜笑颜开。
这么多银两可得辛苦好几年才能挣到。
不等大家开心,村长召开紧急会议,这次大家都要参与,村人嘻嘻哈哈拎着板凳,还以为要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不少人想扩大种植面积,一些人力不足的就想拉上亲戚朋友一起干。
谁会嫌钱少。
村长组建了村委会,不止有得力的年轻人,也有地位高的老人,还有能说会道人缘好的妇人。
村委会宣布了两件事,第一:钱不露白,要露也晚点露,想帮衬亲友没问题,拿出去炫耀就不行,点名批评梨花家。
梨花家赚得银钱三百两,两口子领了钱在回去的路上就打起来,后来梨花娘在儿子的帮助下抢到两百多两,梨花爹气得当天就揣着银子跑到镇上吃喝玩乐。
被老郎中大儿子发现,托信告诉村人,村长带着人把他绑回来,回来时人醉得人事不省,然后被村长挂在晒谷场直到酒醒。
只听说过偷寡妇,做坏事的会被挂晒谷场,梨花爹属实没想到花自己的钱居然也被挂。
但他也没脸闹,要不是村子会来钱,他哪里赚得到这么多钱,他也知道钱不露白的道理,但耐不住得意就猖狂。
村委会也不给他面子,抓住典型使劲批评,文化程度不高的地方,讲不得大道理,就要用最直白的语言。
「投毒死全家。」
「偷树断子绝孙!」
越恶毒越有效,黎源坐等熟悉的标语出现,然而并没有,梨花爹也没有像他以为的无赖那般厚脸皮,整个人羞红老脸垂着头。
看来这个时代还是很重礼义廉耻。
第二件事就是再次强调,灵芝不扩大规模,虽然头一年也提过,那时候大多数人对种植灵芝这件事能不能赚钱都持怀疑态度。
现在赚到钱肯定会有其他想法。
一时间整个灵芝堂吵吵闹闹。
好在村委会早有准备,一方面讲解饥饿营销的作用,及短期种植带来经验上不足引起的缺陷;另一方面则有人缘好的婶子找熟悉的人家说清其中的利害关系。
扩大种植是迟早的事情,黎源在后世见过许多,但若是初期不建立规范化管理,很容易耗尽一个地方的资源。
等子都山再产不出好灵芝,学到技术的商人换个地方再找人种植即可,但本地村民呢?
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
原先村人明白生生不息的道理,但不明白可持续发展道理,特别银钱堆在面前,难免忘记初衷。
光这样劝说还不行,得拿出实际利益。
黎源跟对方签到三年长期合同的事情,想要把梨花村子都山灵芝发展成明星的想法一并说出。
村人恍然想起前来收灵芝的商队,每个箱子上都打着梨花村的名字,有人识得的当时还莫名其妙,这下经提醒骤然想起,顿时直夸村委会想得周到。
黎源坐得磨皮擦痒,他真的是技术流,情商算不错,却不耐烦跟人处理这些琐碎的内部问题。
见村委会的人渐渐掌握主动权,找了个借口溜回家,最近他有些焦躁,因为小夫郎的信笺迟到好些日子。
虽然之前通信也不多,但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封,内容简洁,也无抬头,不过是寻常的问候和思念,大约担心信笺丢失,但黎源认得小夫郎的字迹,书房墙面上摆满小夫郎亲笔书写的书籍,黎源没事就要翻翻。
虽然一翻就头疼。
等小夫郎离家后,黎源反而能静下心阅读。
距离上次收信已经过去一个月有余。
老太君这几日也有些焦虑,珍珠的信她早几日就收到,唐末带给她,等看完信笺内容,心里有些发虚。
已经在家犯了几天愁。
珍珠那孩子也不说缘由,只说让她将列出的物件带过去,都是往日珍珠用惯的东西,看到这里,老太君是高兴的,说明珍珠还惦记着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