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三这里是伸出去的一个小平台,摆两个担子有些挤,所以平日无人跟他挤一起。
黎源放下货担开始准备工作。
货箱打开时露出里面花花绿绿的陶罐,花三兴致勃勃站在旁边观看。
两人接触有段时间,一开始花三对黎源只是单纯热情,他性格便如此,年纪不大,个子不高,皮肤有些黑,但笑起来眼神明亮带着小虎牙,非常有亲和力,就像梨花村某个淳朴却也机灵的年轻人。
但现在他对黎源多少有些崇拜。
倒不是黎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黎源给人的感觉很稳重值得信赖,照顾人更是信手拈来的习惯。
少年人也想依靠大哥呀!
“黎大哥,这就是什么番邦人都爱喝的喜茶?”
花三看见黎源将黑糊糊的粉末装进棉纱袋,那粉末不是随意装的,黎源拿小酒杯量过,一共五小杯,然后又加了些香料。
香料里花三只认识桂皮。
黎源头也不抬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他们爱不爱喝,所以今天来试试。”
花三立马鼓励,“黎大哥肯定没问题。”
黎源开始煮制咖啡,他心态好,没想着第一天就要卖多少杯,只要有番邦人过来就行。
小碳炉生好,陶罐里的水刚刚沸腾,黎源将加了桂皮肉蔻的咖啡袋丢进去,这副担子里最重的不是吃食,而是水。
不远处就有大水井,专门为海市提供的。
黎源去看过,大约用的人多,环境和水质不是很好,他顶多去那里清洗陶罐。
煮咖啡期间,黎源打量四周。
步行道对面有棵大榕树下,这棵树据说有千年之久,树干起码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
沿途不少大树,枝叶繁茂。
正是这些茂密的树冠替行人挡下炎炎烈日。
黎源问过花三,京城的气候算不得好。
昼夜温差大,四季倒是分明,但冬季会落雪,且冷起来比许多大山里还要寒冷。
不过到冬日还有段时间,黎源不急。
这里是凸起的一角,往两边望去视野开阔,一边是海市出入口,一边是码头通关处。
可以说这条步行道是人流必经之地。
之所以叫步行道,因为下方才是车马经过的道路,倒是没有人车分流,遇见上下班高峰期,下面的路面也挤满人。
也是花三介绍黎源才知,这些人行道原先是堤坝,后来城市扩建又加了码头,才弃而不用,不过都是百年前的事情,已经看不出原先的模样。
已经过晌午,生意冷清着,摊贩坐在给客人使用的小板凳上歇息,听见动静只抬头看了看又撑着头打瞌睡。
很快香味吸引附近的摊贩过来看热闹。
花三充当起解说,虽然他了解的并不多。
卖茶的摊也有,多以凉茶为主。
很快大家发现跟习以为常的茶并不一样。
因为根本没看见茶叶。
黎源的货架打整得很漂亮,最上面那层白棉纱揭开后,露出一个个漂亮的陶罐,浅口那种,里面放置着一些香料和白糖,还有蜂蜜,量不多,不像准备卖一天的样子。
判断一处的吃食好不好吃,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人多不多。
幸得这些人围观,很快有几位番邦人士经过,他们大约在大朝待得久,已经换上大朝的服饰,看着这里围满人,也不矜持,反倒走过来跟着看稀奇。
但没走两步就被那熟悉的香味吸引住。
顿时脚下急促了几分,脸上带着一抹狂喜。
但在看见黎源的容貌后又止住脚步,有些纠结有些犹豫。
就像喜辣的川渝朋友在外地看见火锅店,想进去吃,但第一感觉就是不好吃,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