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华娱1996 > 30 护城河(第1页)

30 护城河(第1页)

与胡刚的午饭吃得算不上尽兴,但总算有了个初步的结果。

王盛和刘旭日走出餐馆,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盛子,”刘旭日拍了拍王盛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长辈的关切,也透着些生意场上的精明道:“胡主任那人就那样,位置坐得高了,总喜欢拿着捏着。不过话糙理不糙,以后你的‘盛影传媒’要想在京城地界把名头打得更响,确实少不了跟电视台打交道。”

这个年代的主要宣传渠道,就两个,电视、纸媒,互联网在此时的中国还处在婴儿期。

刘旭日抽出两支烟,递去一支,王盛摆手谢绝,他便自己点上,吸了一口道:“拍广告这事儿,要是真定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广告部支援的,尽管开口。别的不说,设备、熟手,咱们这儿都有现成的。不瞒你说,我们广告部一多半的活儿,其实都是接京城台的外包,自家揽的活儿反倒不多。”

这也是京城台广告部主任之位含权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些品牌在进行全国扩张的时候,会在重点城市的地方台进行广告投放,并制作符合本地特色的广告版本。

很多本土企业也更倾向于直接与投放渠道合作,由电视台的广告部或下设的制作部门来承制广告,因为这样往往可以捆绑获得更优惠的广告播出时段。

京城台自己做不完的单子,或者干脆自己不做,为了多赚差价,就会外包出去,刘旭日便靠着这个渠道和优势,才当上了北影音像公司广告部主任。

王盛点点头:“谢了,刘哥。真要有需要,我肯定不跟您客气。”

他心里明白,这是刘旭日释放的善意,也是在为未来的合作铺垫。毕竟,盛影传媒如果能持续从电视台拿到广告制作订单,对同样依托北影厂制作资源和京城台渠道资源的北影音像公司广告部来说,也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

回到北影厂。

两人在北影厂门口分开,刘旭日回了音像公司,王盛则径直走向厂区深处的剪辑车间。

虽说首单“金禧典藏”的拍摄素材昨天就已交付后期,由孙主任安排的剪辑师傅操刀,但王盛还是习惯性地要亲自盯一盯进度和质量。

一进剪辑车间,熟悉的胶片和机器运行的味道扑面而来。

找到对应的剪辑台,小马正全神贯注地在设备上操作着。

王盛没有打扰,而是看向监视器。

广播级设备拍摄的画面质感确实非凡。

双机位的优势在剪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机位的全景庄重大气,辅机位抓拍的特写情感细腻。

小马对剪辑点也把握得不错,从找到入点、出点,设定好编辑点,再到录机执行编辑,这一套流程他早已烂熟于心。

要说盛影传媒在婚庆行业开展、垄断业务的‘护城河’是什么,其实不是设备、也不是摄影师,这些都是能用钱买来、雇佣来的,真的‘企业护城河’,其实是北影厂提供的这一整套后期制作流水线,这才是“婚庆电影”敢卖天价、并能站稳市场的核心底气之一。

在非编系统尚未占据主流的年代,一套专业的剪辑设备动辄数十上百万,一整条后期制作流水线的投入更是恐怖,另外,培训一个熟练的剪辑师也需要时间和项目积累。

这就是王盛的先发优势,也是韩三坪敢于让他“折腾”的底牌。

放眼整个京城,乃至全国,能有这等硬件和技术储备来跟风抢生意的,除了几家老牌电影制片厂和顶尖的电视台,恐怕还真找不出几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