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这些,李皓棠才明白其所言非虚。
其实,李皓棠其实是想和谢云韶胶漆相投的,只可惜两人相处的时间一直都太过有限。
但凡有心事,谢云韶还是都放在心里。
纵然那日夜里,她哭着说害怕。但到底还是被逼问出来的。
谢云韶也不大爱笑。唯一一次展颜,是在誉县大胜后,那日在延山上,借着夕阳的余晖,李皓棠记得,姑娘的笑颜胜过满天霞光。
也是那时,谢云韶说,她不急着回京城,想留在这里再看看。
一阵烛光摇曳,烧卷的灯芯从火焰处断开了。芯绳上的余烬落下后,桌上的灯光立时亮了些。
李皓棠回过神,发现自己在案前空坐了这许久,该处理的公事文书还一本未看。
揉了揉眉心,李皓棠顺手翻开了一册文书。
映入眼帘的是俊秀挺拔的小楷书,这是谢云韶写的那封任命书。
李皓棠失笑,还是将这封短短的任命书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尔后,才合上收好,转头去翻那未阅的案牍公务。
第三十三章双生花
夏末时节是燕州最美好的季节。
酷暑的热气已经散去,渐凉的风吹得杨树叶开始慢慢变黄。
而田间的麦子此时已是金灿灿一片,放眼望去,满眼丰收的金黄,映得天空都愈发干净湛蓝。
出燕州城往东二十里,有一片肥田,那是属于燕州官府的田产。
官府的田产,按例律是要租种给本地农户,以接济当地贫弱的农民。
但经历了二十余年的休养,即使是偏远如燕州,本地的农户也都开垦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田。
官府的田庄也就渐渐地无人租种,只能在农时雇佣帮工来耕作收割。
每年的夏末便是燕州太守最为头疼的时候,农民都以自家田作为先,官府即使出价也难以寻人帮忙收割。
但何杨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谢云韶提前给了他建议,让他按照户籍上登记的,去寻暂住于燕州的流民来帮忙。
蔚州战事已经止息,各处官府也开始遣返流民。
谢云韶跟何杨商议过,决定将今年的新麦全部散发给在燕州城的流民,以便他们返乡后能度过今冬和明年春天。
何杨也是官宦子弟出身,对于乡野诸事本来不大擅长。加上后续送流民返乡一事,何杨这些日子过得也是脚不沾地。
前些日子,谢云韶又主动地给他送了一个帮手来。
何杨本来是不愿意与赵文虞打交道,但碍于谢云韶的情面,他还是将赵文虞放到了城郊田庄上去。
这日,谢云韶带了谢灵歆出城赏秋,顺路便来了田庄这里。
见她们过来,何杨丢下手里的事情就迎了上来。
“何大人,这里的事情可是快结束了?”谢云韶四下望了望,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