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权臣与我神合貌离最新章节更新时间 > 4050(第12页)

4050(第12页)

他在书案前静坐。

今夜当真是让他心绪剧烈起伏的一夜,如海浪拍岸,一重又一重。

然而他最在意的还是她与丰王的事,若她说的是真的,丰王不过是因为与她有幼时积攒下来的交情才出手帮她,那他是否应该写信给他的五兄让他小心她,莫无意间成了她的帮凶?

可他也了解他五兄的品性,太过直率,太过藏不住事,这也他目前为止都没有将他回来的事告诉他五兄的原因。

也罢,如今他在她身边,也能多看着点,就算真会出什么岔子,他也可及时阻止,况且分别多年,他也不知他五兄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境况,便不适合轻举妄动,也防打草惊蛇。

想完丰王的事,他浅叹一息,又蓦地想到了她身上。

虽然他总是时不时提起她对他许下的“儿女之事”的承诺,然而那最后关键一步他却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跨出。

他可以任由她钓着他,甚至她也可以一直以那事为凭由戏耍他,向他提出任何要求,他也都可以假作是他们之间的交易而接受。

只要她不跨出最后一步。

而他其实也不愿见到她跨出那一步。

第45章

丰王周昱,庄帝第五子,熙宁元年赴丰州就藩。

大晋亲王循例只以食邑为奉,并不参与地方管制,然丰州位置特殊,与北边邻国相接,是大晋门户所在,故而丰王之位有实权掌控,然而因其就藩时年龄尚小,初时参与的地方事务就并不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倒是渐渐参与进了地方治理和军队管理的核心层。

然而说到底,这些也不过是日常事务,亲王仍处协理地位,做不到统管一方的程度,但直到幼帝登基后,这一现状便发生了改变。

北国多草原,骑兵历来是其主要作战队伍,也是其拥有强大作战力的军队,多年来两国虽总体上相安无事,然而边境的小冲突却并不少,北国其实并不想打仗,但因

其物资匮乏,他们便时常派出多股小队骑兵,探入大晋领土,对大晋边境的村舍进行抢掠,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抢完即走,一直以来受难百姓都苦不堪言,然而也因其骑兵的机动性,大晋这边也并没有好的防守之法。

那年,昭帝猝崩,许是就借了这个时机,北国再度来犯,而本应坐镇后方的丰王亲率队伍出击,将敌寇游击方向全部预判,有组织围剿,将北国派出的敌寇尽数歼灭,一时边境百姓齐齐欢悦,边军士气大涨,北国也因那一仗举国骇然。

从那仗后,丰王威望日渐高涨,不仅得了边境百姓的民心,也在军中立了足。

丰王有了对抗北国骑兵的战术,而北国也对丰王有了畏惧,为保障边境安定,当时朝廷就加强其在军中的权力,与安北都护府协同管理边境事,也因考虑到其在边境作用,太后上官栩与群臣商议,免了其每年入京的朝见。

所以自幼帝登基后,丰王就再未踏入过长安,甚至连朝廷诸事也几乎没有再参与过。

帝不宣王,王不摄政,只管安定一方。

可没想到,这次上官栎的案子竟惊动了这位远在北地的藩王。

证据送入京城那日,是丰王亲兵亲自护送进城的,众官署听闻消息后私下官员纷纷私下猜测,丰王已几年不管朝事,每年和朝廷的来往也就是元日前后会遣人送贺礼入京,代其向皇帝太后问候,但缘何这次却破了例?

而且证据到达刑部之后,众人还知道了一件事——原来这洛州桥梁之事的证据,是丰王亲自派人去收集的,而且期间丰王的人还拿出丰王令牌,态度强硬,以此对当地官员施压,加快了证据收集的进程。

丰王自幼帝登基之后就在不与朝廷多来往,其实众人都在暗地里以为是因皇位继承之事让丰王对朝廷、对太后生了不满,毕竟熙宁之事后他就是庄帝唯一一个还在世的皇子了,按理他也可继承大统的,但没想到这次他竟为了太后的哥哥出手。

当年黄河水患严重,整个流域关中段都受到了影响。洛州作为当时受损最严重的地区,朝廷基本上想尽了办法从各个调取物资、人力赈灾。

那时刚在北边打响声名的丰王也派了人支援,而朝廷这边负责主理洛州赈灾事宜的就是上官栎。

赈灾不止在一时的物资发放,堤坝加固,还在于后续的一系列修缮,其中就包括了在洪水被冲垮的桥梁。

当时民工不够,丰王的人就加入了桥梁修建一事中与上官栎配合,也因此,丰王给出这次参与上官栎案的理由是——当时桥梁之事他丰州的人也有参与,未免之后遗留下其它麻烦牵连到丰州诸将身上,他有必要对此事详查,起码要确定火不会烧到他部将的身上。

而这次他派出的人送来的证据不仅证明了洛州桥梁坍塌与上官栎无关,还抓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

这桥梁坍塌问题的确出在建造材料的质量上,但是对其进行偷天换日的却是当年的洛州长史,现在的洛州别驾。

差不多的时间,朝廷下派到洛州调查的刑部官员也快马送回了其收集到的罪证,只待大理寺和刑部将细节核对完毕,即可还上官栎的清白。

不过至于此前徐卿安建议与洛州桥梁坍塌并案的那几桩案子,其中牵涉到的相关官员便没有这么好运了,基本上都找出了实证被定了罪。

虽因几桩案子做了并案处理起来会耽误些时日,但好在上官栎那边大局已定,上官栩便也能安心不少。

阿筝终于恢复得有精神了,除了外伤还未愈合外,身体其它地方已经调养过来,而这今日在昏沉中她模模糊糊地也想起一些往事。

“我好像看见了我幼时的家,和我少年时的家。”她倚靠在枕上,脸上仍差点血色,“画面中,两个时期的家是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相同的是,院中都有箭靶和放置长枪的武器架。”

上官栩沉吟:“想来,这也是你会武的原因。”她问,“那你可曾想起你家中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开武馆的?还是诸如父辈在镖局或者行伍内从事的?”

阿筝摇摇头:“没想起来。但依稀记起,家中除了我阿爹阿娘外,我还有一个弟弟。”

“弟弟?”上官栩问,“大概多大年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