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一声,是早起的妇人往巷子里泼水。这时人语声渐起,有出来扫院子的,挑着担子去摆摊的,相约去河边捣衣的,挎着篮子出门买菜的……临街的铺面也有伙计过来了,他们正忙着拆门板,好开门做生意。
徐泽把牛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挑到菜市里头来,陶枝先走一步,寻了个好位置把油布抖开,将几个装蛋的篮子一一摆好。
徐泽又跑了一趟,把鸭笼也搬过来放好,竖起一块写了字儿的木板,上头写着“自养麻鸭,三十文一斤”。
他拍了拍手里的灰,说:“都搬完了,你先守着摊,我去买点吃的,你要什么?”
“都行,你看着买就成。”陶枝说。
徐泽前脚才走,后脚就有人过来看鸭子了,陶枝忙起身介绍,“是自家养的麻鸭,才养了三个月,这时候最是肥美,肉嫩不腥,炒来吃正好,或是把酸萝卜切了条炖上一锅味道也好。”
那中年人伸手想摸,几个鸭子立刻抻着脖子朝他嘎嘎叫,羽毛倒竖,离他近的那个嘴一张就想啄人。
那人把手拿开,点了点头,“这鸭子的确不错,三十文一斤是吧?就给我称刚才要啄我的那只。”
“是三十文,那我这就给您过称。”陶枝笑着应了一声。
还好来之前就给鸭子绑好了翅膀和腿,这会儿徐泽不在她也能应付得来。
陶枝把手伸进笼子里,摸到腿杆把鸭子倒提了起来,又连忙将秤取来,鸭子挂好,秤砣一拨,秤杆尾部还往上翘了几分。
“您看,三斤七两,收您一百一十文。”陶枝把鸭子放到地上。
中年人从袖袋里拿了一串铜板给她,又另数了十个钱,提上鸭子就走了。
陶枝捧着钱串子心里怦怦直跳,嘴角也翘了起来,今日一过来鸭子就开张卖出去了一只,真是个好兆头!
这会儿她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赶紧把钱收好,走到路边吆喝,“卖鸭子,三个月大的嫩麻鸭,三十文一斤喽……鸭蛋,鸭蛋,卖鸭蛋,三文一个……”
她一吆喝起来,还真引来几个买菜的妇人,“我给我拿两个”、“我要六个鸭蛋”……
陶枝没上手拿蛋,先与她们解释:“上咱们家买鸭蛋,五个送一个草兜,二十个送一个竹篮,你们可以自己挑。”
听她这话,想买两个的那个妇人改了主意,改口要了五个,陶枝笑着给她把鸭蛋用草兜装好,才收了她的钱。
不一会儿,陶枝的摊位前倒是来了一个熟面孔,正是家住桐油巷子的珍嫂子。
“哎哟,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陶家妹妹。上回你提去那两只兔子,我给切成了碎丁,炸干了给我男人下酒,他吃了想了好几天呢。”珍嫂子说完看了一眼摊子上的东西,诧异道:“你们如今不打猎了?改养鸭了?”
陶枝抿唇笑了笑,“也打猎的,大哥要是爱吃,下回我夫君打了兔子还叫他给你们送过去。鸭子是今年包了水塘才养的,才刚刚开始生蛋。”
“这么说,你男人进山,你就在家养鸭子?你们夫妻俩都能挣钱,真叫人羡慕啊!得亏你没有孩子,还能腾出时间养鸭,我家那两个……”珍嫂子说起自家的两个孩子,自是滔滔不绝。
陶枝也没扫她的兴,时不时还应和了两声,末了,她问,“也不知道两个孩子爱不爱吃鸭蛋?”
“鸭蛋?他们是什么荤腥都不忌的。”
珍嫂子扶着头发,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瞧我,光顾着和你说话了。陶家妹妹,你给我拿十个鸭蛋,我回去做给他们吃几顿尝尝鲜。”
陶枝应了一声,就给她拿草兜装蛋,“珍嫂子,往后我们隔一日就上这儿摆摊,好吃你就常来。”
“行,你们卖的东西差不了。”
珍嫂子提着鸭蛋,一低头看着笼子里的几只鸭子羽毛油亮,精神十足,也觉得极好,只是手里钱没带够。
她有些舍不走,又问:“你这鸭子中秋还有吗?要是有,记得给我留上两只。”
一只提去送礼,一只自家炖来吃。
陶枝自是忙不迭的应下了,还说到时候给她亲自送到家里去。
等人走了,陶枝守着摊子,又零零碎碎卖了几个鸭蛋,徐泽这才搂着几个油纸包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