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下来要演的,是一场彪和李渔在教室走廊爭执的戏。
饰演李渔的是新人演员张曜,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素人边角料,演技还算有点,但是经验严重不足。
没多一会儿,万朋和戴露娃那边就完成了拍摄任务。
轮到姜然的戏份了。
“action!”
开机声响起,姜然瞬间进入状態,將自己代入进了彪。
彪一把抓住李渔的衣领,將他推到墙上,眼神中既有愤怒又有受伤:“你凭什么替我做决定?”
张曜明显被姜然的爆发力和眼神震住了,台词一顿一顿地说不出来,卡在了喉咙里。
“咔!”邓柯皱了皱眉,“张曜,你放鬆一点,李渔这时候虽然惊讶,但不应该害怕,拿出你的底气来。”
“对不起导演,我再来一次。”
汗流浹背的张曜,抖了抖后背並不存在的汗。
接下来的几次拍摄,姜然只能刻意收敛了一些气势,好让张曜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態。
果然,最终出片的效果好了很多,两人的对峙充满了张力。
“好!这条终於过了!辛苦你了,小姜。”
邓柯既满意又无奈地点了点头。
在组的所有年轻演员里,他最满意的就是北电出身的姜然。
ng少,出片快,人狠话不多。
只要一声令下,姜然总能给及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著专业演员最可贵的特质——精准、高效、稳定。
无论是情绪爆发的重场戏,还是细腻微妙的內心戏,姜然总能以最少的ng次数交出令人满意的镜头片段。
他就像一台精密的表演机器,导演需要什么情绪,他就能精准输出什么状態。
相比之下,其他演员的表现就显得有些参差不齐。
就读中戏的戴露娃虽然基本功扎实,但表演始终停留在合格线上,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灵气。
而包括万朋在內的其他三人,则时常让坐在监视器后的邓柯扶额嘆息——这边刚处理好走位问题,那边台词又出了状况;好不容易情绪到位了,镜头感又丟了。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姜然用行动完美詮释了,为什么科班出身的演员,就是普遍要比野路子的强。
同时也用事实完美证明了,科班之间,亦有差距。
“拿姜然的表演水准作標杆,对其他演员来说確实有些苛刻,不太公平。”
“要是姜然可以一人分饰五角就好了,那样没准反而更有看头。。。。。。”
快被其余四人气到魔怔的导演邓柯,忍不住癔症发作,开始尽情畅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