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永安文化遗产 > 痈疽成溃(第1页)

痈疽成溃(第1页)

太极殿之内,素幔垂天,玄旌蔽日。王太后的梓宫静静地卧于白烛环伺之中,缭绕着沉水香燃起的青烟。

巨幅的墨书招魂幡于微风中寂然摆动,满殿只闻压抑的啜泣与经文唱诵。

孟临衡身着斩衰,坐在御榻上,面色带着几分憔悴和倦怠。

钟衢躬身行礼:“举办法事,超度英灵,关乎天家体统,亦关乎万民瞻仰。清普寺乃百年古刹,自前朝起便为皇家祈福之地,弘映法师虽年岁不高,然于佛理上颇有钻研,在京中僧俗间亦有清誉。小女含章,平日常往该寺焚香,归家时常与老臣讲起弘映法师讲经精妙,寺中规制严谨。故老臣对此寺略知一二。若陛下择定清普寺承办法事,想必能周全礼数。”

钟衢顿了一顿,语气缓慢而沉稳,带着恰如其分的悲戚,少一份则似不敬多一分则显不真,“然法事关乎太后身后哀荣,不容丝毫差池。无论择定何处,礼部与太常寺皆需派员严加督责,务必使一切仪轨尽善尽美,方不负太后娘娘慈恩,亦安天下臣民之心。”

钟衢将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合情合理,似一切尽出乎太后身后哀荣,毫无私心。

孟策纵不禁冷笑:为太后丧仪做法事,又岂止是一桩法事。这还意味着巨大的荣耀、皇家的支持以及日后无数的潜在资源倾斜。钟衢这个老狐狸哪里真的舍得让别人分一杯羹?

孟策纵似无意般目光掠过钟衢的方向,道:“我观弘映法师年岁尚浅,似难当此重任。太尉说对清普寺略知一二,本王倒是听闻钟氏与清普寺交往颇密,太尉岂不是偏私?”

钟衢声色不动:“雍王殿下何出此言,此不过老臣刍荛之见,殿下有何高见自可向陛下谏言。最终圣意如何,自有陛下乾坤独断。”

“既然太尉这么说了”,孟策纵朝御座上的孟临衡一拱手,“清普寺近岁僧规弛废,臣竟听闻有寺僧勾结市豪,以香火供奉为名,行盘剥百姓之实。此等浊气弥漫之地,岂堪承办法会,亲近太后圣灵?”

他话锋一转,提出早已备好的人选,“城西龙兴寺,虽非百年古刹,然乃先帝在位时敕建,禅风清肃,持律精严。寺主玄慧法师更是闭关清修多年,德望素著,十方雅望。”

孟策纵刻意顿了顿,声音愈发沉凝,似意有所指:“由龙兴寺承办,既可彰显陛下纯孝,亦能昭示朝廷整肃僧纲、导人向善之决心。望陛下明鉴,毋使母后身后哀荣,为铜臭所染。”

孟临衡高坐于上,沉思不语,双目半眯着,似是倦了,见孟策纵说起“母后身后哀荣”方缓缓睁开了眼睛。

孟临衡不禁哑然失笑:孟策纵未免有些忘情了,王太后何时成了他的母后?不过他并没有出声纠正孟策纵这个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他垂眸看了看孟策纵,似是想看清他这个弟弟此番忘情之举到底是出于母子情深,还是连母亲的法事都另有所图?

孟临衡正欲开口,一旁坐着的人却先开口了:“皇上,清普寺本宫也常去礼佛敬香,并不曾听过有此乱事。雍王所言,不过是风闻奏事,恐是些刁民或因欠债不还、或因田产纠纷而构陷污蔑之词,怎可因此而废古刹清修之功?弘映法师本宫也曾有过数面之缘,虽年少固然,但精研佛法,在信众中威望颇高,由他主持法事,也无不妥。”

烛影在错金博山炉旁摇曳,那人端坐于青玉案前,云锦深衣上的织金鸾鸟纹随着她的一呼一吸微微起伏,展翅欲飞。

她面容似玉,五官姣好至极,教人挑不出一丝一毫的错处。

不点而朱的菱唇似乎永远带着一抹若有似无的弧度,眼睑下一颗淡褐色泪痣在光影间忽隐忽现,为她平添几分说不出的风情。

谁都难以否认,孟宜周就是一个看一眼就让人移不开眼的人。

孟宜周是孟治和孟齐的幼妹,自小极受父兄的宠爱。孟宜周出生后,孟氏一族的势力日益扩张,这让孟治兄弟一直视其为孟氏的福星。

后来孟齐受封周王,又代卫自立,国号大周。而“孟宜周”这名字恰恰取得巧妙至极,似乎十几年前就预示了孟氏将坐拥这大周的江山。

因此,康帝对这个福星妹妹恩宠异常,即位后就封其为长乐长公主,食邑三万户,远过公主所能享有的汤沐邑规格,甚至诸王中也只有雍王孟策纵食邑户数比她略多一些。

父兄的宠爱让孟宜周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人敢违逆她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