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路,投降建奴。”
“第三条路,倚仗麾下兵马,游离於各方势力之外,自立为王。”
卫胤文又停顿一下,“这第四条路……”
说著,说著,没了后音。
卫胤文没有明確说出,但高杰却听得分外清晰。
“我高杰虽是流寇出身,但如今已是朝廷伯爵,又岂会从贼。”
“这第一条路,我不走。”
高级而否定的很痛快,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然,理由,绝不像高杰说的那么高大上。
人生有两种仇最大,一是杀父之仇,一是夺妻之恨。
凑巧,高杰与李自成属於后者。
正是由於夺妻之恨的存在,在孙传庭兵败潼关后,陕西诸將纷纷投降,唯独高杰率部远遁。
其实,以李自成的作风来看,高杰若是投降,李自成很大程度上不会为难他。
甚至出於收买人心的目的,反而还会更加封赏高杰。
正如陈永福,於开封之战射瞎李自成一只眼,李自成折箭为誓,加以招降,並委以重任。
只是,高杰做贼心虚,不敢赌。
“第二条路,投降建奴。”
“这个,免谈。我高杰是汉人,有骨气的汉人。我寧肯投降李自成,也绝不投降建奴。”
作为南明歷史上坚定北伐的存在,此时的高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第三条路,自立为王。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眾矢之的。”
“我若真是自立为王,大明朝容不下我,李自成、张献忠会视我为潜在敌人,建奴恐怕也不会看著我安稳度日。”
“而我没了朝廷补给军需,连手下的军队都养活不住,只能靠抢。”
“可若是以抢养军,岂不成了闯贼。”
“前三条路都走不通。卫先生看似给了我三条路,实则,就给了我一个选择。”
卫胤文端起酒杯,“人这一辈子,能走的路有千万条。其实走哪条路都可以,关键是要走对路。”
高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那先生觉得,我会走第四条路吗?”
卫胤文没有正面回答,“我觉得,我觉得我说了不算,还是不说了。”
高杰语气一冷,“如果我非要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