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莲」,应不染。”
众人都介绍过,文卷便开口:“殿下,此次聚在这里,便是为了调查年迢国师一事——若殿下知晓什么消息,请务必告知。”
李昭阳默了默,开口:“浔安他——”
“……是我的爱人,亦是我的仇人。”
诗溪初逢金殿永诀
那年春。
微服私访的公主殿下着一身素白衣装,腰间只系一枚青玉,乌发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混在熙攘的人群中。
无人能认出,这是当今启明国的昭阳公主。
春日阳光透过新绿的柳枝,在她肩头洒下斑驳光影。
溪水蜿蜒流过青石,两岸已坐满了文人雅士。
酒盏随波逐流,停在哪位面前,那人便需即兴赋诗一首。
昭阳公主寻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
她自幼聪慧过人,三岁能诵诗百首,七岁便通晓四书五经。
父皇常叹她若为男儿身,必是储君不二人选。
今日微服出宫,正是想看看民间才子究竟有何能耐。
酒盏顺流而下,恰恰在她面前打了个旋儿停下。
于是,她起身,略一沉吟,道:“一泓春水照晴岚,万树新绿染远山。”
“不及君家墨池畔,何如共写碧云笺。”少年的声音不大不小,恰好让周围几人听见。
公主转头,对上了一双如墨般深邃的眼睛。
那是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一袭青衫洗得发白,却掩不住通身的气度。
他唇角含笑,眼中却带着几分幽意。
溪畔众人先是一静,继而爆发出喝彩声。
公主心头微动,这少年文采不错。
“在下浔安,不知姑娘如何称呼?”少年拱手问道。
“我姓”她略一迟疑,“姓安,单名一个岁字。”
李安岁,是她的本名。
“安岁?”浔安笑道,“以姑娘这般才学,可不该‘安岁’啊。”
公主挑眉:“那你说说,我应如何?”
“‘昭苏唤起千山翠,阳律吹开万花荣’。依我之见,‘昭阳’二字,很衬姑娘。”他笑意朗朗。
公主愣了愣,“昭阳”是她的封号。
怎会如此巧合?
诗会继续进行,二人却渐渐落在人群之后。
两人沿着溪边漫步,从诗词歌赋谈到治国方略,竟发现彼此见解多有契合之处。
“安姑娘见识不凡,想必出身书香门第?”浔安问道。
她笑而不答,反问道:“浔公子才华横溢,为何不去考取功名?”
浔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功名如浮云,不如寄情山水。”
之后,公主不得不告辞回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