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电子学教授也摇摇头:“信號处理技术是雷达探测距离的关键限制因素,目前的电子技术根本达不到这种水平。“
李铭似乎没有听到这些质疑,他继续说道:“我们在机库外围60公里范围內设置了多个目標,这些目標配备了无线电应答器,可以模擬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飞机。测试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大探测距离测试;第二阶段,多目標同时追踪测试;第三阶段,抗干扰能力测试。“
他转向雷达操作员:“开始系统启动程序。“
操作员点点头,开始按下一系列按钮。
雷达控制台上的指示灯依次亮起,隨著电源的接通,一阵低沉的嗡鸣声响起。
“系统自检中。。。“操作员报告道,“电源正常,波导管压力正常,发射功率稳定在15千瓦。。。“
机库內的氛围越来越紧张,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雷达屏幕上的第一个信號。
“自检完成,系统就绪。“操作员最后確认道。
李铭点点头:“开始扫描,搜索范围设定为最大。“
隨著他的命令,雷达天线开始旋转,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绿色扫描线,如同时钟的指针一样慢慢转动。
刚开始,屏幕上只有那条不断旋转的扫描线,没有任何目標显示。
机库內鸦雀无声,只有雷达设备运转的声音。
质疑者们脸上开始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似乎他们的怀疑被证实了——这套雷达根本达不到宣称的性能。
“看来又是纸上谈兵,“一位电子学教授小声嘀咕,“60公里,开什么玩笑。“
就在这时,突然——
“目標发现!“操作员激动地喊道,“距离15公里,方位45度!“
屏幕上,一个明亮的光点突然出现,闪烁著稳定的光芒。
机库內响起一阵惊嘆声,但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毕竟,15公里的探测距离並不算特別出色,即使是较为普通的雷达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但接下来,更多的光点开始在屏幕上出现。
“目標发现,距离28公里,方位120度!“
“目標发现,距离37公里,方位210度!“
每当操作员报告一个新目標,机库內的惊嘆声就更加热烈一些。
37公里的探测距离已经超过了普通战斗机雷达的能力,让许多人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看法。
但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目標发现,距离52公里,方位300度!“
这个数字让机库內的气氛瞬间改变。
52公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最先进的战斗机雷达的探测范围。
许多专家开始交头接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