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是什么题目?“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內容。
第一题就让他懵了:
“请按你的理解解释自动加工的基本原理,並简述它与传统机械控制的根本区別。“
易中海额头冒汗。“数字控制系统“?这是什么东西?他从来没听说过!
匆匆看下一题,更是让他头大:
“按你的理解,解释一台车床要加工一个复杂曲面,传统方法需要工人凭经验手动控制刀具。如果改用自动系统,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加工路径,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精度?“
易中海傻眼了。
他在车间干了十五年,从来都是凭经验加工零件,从没想过什么“设计加工路径“。
这些问题对他来说简直就像天书一样!
偷偷看看周围,发现刘海中和其他老师傅们同样一脸茫然,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发愣。
但令他惊讶的是,一些年轻工人和技术科的人员却在认真思考,奋笔疾书。
“这哪是考我们的基础知识?分明是在考我们懂不懂那个什么#039;数控#039;!“易中海心里暗暗抱怨,但又不敢说出来。
他勉强写了几个自己理解的答案,但知道肯定不对。
理论考核结束时,易中海的试卷上只回答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题目,而且都是模稜两可的內容。
看到贾东旭灰心丧气的样子,易中海安慰道:“別担心,理论题只是一部分,关键还是实操。咱们车间的老师傅,谁不是动手的好手?“
实操测试正式开始了,工人们被分成十人一组,每组分到一张复杂的图纸和相应的毛坯材料。
“这次测试有些特別,“李铭站在前方宣布,声音清晰而有力,
“每组需要在30分钟內完成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但关键是——这个零件必须由你们十个人分工完成,每人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最后组装成型。“
这个要求让现场顿时嘈杂起来。工人们面面相覷,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
易中海所在的小组里,除了他和刘海中这样的老师傅,还有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工人。
图纸展开在桌上,是一个有著复杂內腔结构的零件,公差要求极其严格,只有±0。02毫米的误差空间。
“这怎么分工啊?“刘海中皱著眉头问,“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
易中海也一脸困惑:“按理说,这种精密零件应该由一个人从头做到尾才对。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怎么保证衔接得上?“
“我有个想法,“一个年轻工人大胆地说道,“咱们可以按照加工顺序分工:第一步车外形、第二步钻孔、第三步铣內槽……“
“小伙子,你懂什么?“易中海打断了他的话,“这么精密的零件,每一步都会影响下一步。如果第一步尺寸有偏差,后面全完了。应该让经验最丰富的人——也就是我,来做关键的几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