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央盯着这位老太宰已经很长时间了,起初他是想着实在盯不到扳倒对方的证据,那就暗地里使一些小手段,反正他一定要拿到大王亲自为他设立的首辅之位。
没想到还没等他的耐心消耗完,老太宰就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罪名。
妫央手中的证据确凿,沈知微看了一遍之后,连老太宰都没有叫进宫,就将对方的官职给撸下来了。
那么喜欢给敌国的人行方便,干脆就去敌国当官好了,不管是在哪个世界,沈知微都特别讨厌这些通敌叛国的家伙。
随着这位老太宰被沈知微查出和汴国有所勾结,并被她撤去所有官职,其余贵族都老实了不少,反正没人敢再跟汴国的人有联系。
妫央派了一批人专门向外透露锻造铁器的法子,那些法子都又零碎又奇怪,听到这个法子的细作都有点儿不太相信。
只是他们已经没法接近百工坊,如果不拿这个消息去交差,他们背后的人不会乐意。
为了自己的命和前途,细作们眼睛一闭,心一横,将自己听到的乱七八糟的消息全都传回了汴国。
身处汴国的人尚未得知景昌发生的事情,还以为这些消息全都是真的,老老实实根据消息里的步骤去炼铁,锻造铁器。
结果不是炸炉,就是出一批废铁,这期间又是折腾工匠,又是耗费大量物资与钱财,他们怀疑了所有人,偏偏没有怀疑消息本身是错误的。
其造成的结果就是汴国在前线屡战屡败,不光原本的武器不够用,新武器用了就死人,后续的物资还有些跟不上了,这场大战,汴国的士兵身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坏状态。
沈知微知道此事之后,暗中笑的合不拢嘴,表面上非常淡定,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转头给妫央一堆赏赐。
妫央想要首辅之位,而不是赏赐,沈知微没想到送钱还送不出去,首辅这个官职目前就是一个空架子,沈知微不太想坑一心为她做事的妫央,并将此事与妫央细细说明。
妫央还挺固执,他直言道:“首辅之位乃是大王为央亲自设立的官职,如今此官职空悬,央为何不能担任?至于说首辅之下人手不足,也不过是一时之事,日后慢慢寻搜罗人才,填补空缺便是。”
人手不足的问题从来不在妫央的考虑范围之内,妫央自己就有门客数人,实在不行,就让那些人暂且在首辅底下办事。
正好还能就是为那些门客谋一个官位,到妫央底下拜为门客的人,大多数都是家世背景一般,没法举荐为官的寒门。
如果能为他们谋一个官职,不管这个官职是小是大,他们都会很乐意。
首辅的权力极大,一旦妫央掌控首辅的权力,会比他在太宰的位置上做官,更有前途。
沈知微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错觉,她之所以不乐意让妫央成为首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并不想把内阁的制度拿出来。
原本的老太宰坐在这个位置上碌碌无为,首辅就是一个名头,可一旦妫央成为首辅,他必然是要折腾一番,内阁的制度比现如今实行的官员制度要更先进,而且如果推行内阁制度,可以顺理成章的推行科举。
毕竟光靠举荐的那点儿人,压根儿没法填补内阁制度所需要的官员基础,科举一旦推行,就涉及到培养学子。
众所周知,学校培养学生的速度,远超目前各大世家奉行的精英教育,不必太久,三五年的时间,一代学生起来就能培养下一代。
这可不行啊,这周朝不就起来了吗?
沈知微只需稍稍推测,就能看到自己永远不可能亡国的未来,所以她不能让妫央当首辅,必须将那个可怕的未来扼杀在襁褓之中!
“大王,如今胡郎中带领天子之兵正在攻打永明城,此战若胜,大王可掌控大半汴国,从此以后汴国便会消失在九州,汴国国土辽阔,仅靠景昌的臣工,根本无法实行大王在泰晟实行的郡县制,大王须得在此之前,准备足够多的臣子,央愿为大王分忧!”
?
当我打出问号的时候,不是我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
沈知微以为自己听错了,谁在攻打永明城?胡幼安?
“你刚刚说,幼安在攻打哪儿?”
细听之下能够听出来,沈知微此刻的声音正在微微颤抖,连那张素日里没什么表情的脸,都能看出一丝丝崩溃。
可惜此刻妫央满脑子都是想当首辅这个念头,他压根儿就没有看出,大王此刻的神情有什么不对劲。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其实胡郎中已经围困永明城数日,只是汴国的人一直在负隅顽抗,因此迟迟无法攻破城门,再这样下去,很可能会等到安国的大军,胡郎中已经往景昌送来了军报,大王这几日忙着处理姜祝之事,可能还没有翻到军报?”
哪里是没有翻到军报,根本就是沈知微习惯了磨磨蹭蹭,慢节奏的处理政务,反正景昌附近也没有什么大事,她没必要每天工作那么久,所以两三天前的消息她今天都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