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洢就又笑着摸了摸它宽大的颅骨。
原初的鳄类鳞板与其它爬行动物——诸如蛇、蜥蜴一类有很大差别。蛇与蜥蜴的鳞片多为表皮性角质鳞,轻薄且难以拉伸,机械强度高。而鳄鳞,学术上称角质化真皮鳞,相当于角质化的皮肤,有很强柔韧性。
她以前就喜欢沿它这些鳞甲边缘缝隙摸下去。不晒太阳时凉凉润润,晒饱太阳就暖洋洋,手感奇异,又硬又韧,很舒服。而它背部褶皱表皮是有触觉的。发现这点后,江洢老爱用指甲尖撩它,它一痒便抬后爪去挠,唰唰唰,跟狗子瘙痒的动作一模一样。
真可爱啊,嘿。
至少在她眼中。
搬家。
告别居住四年的营地,这次要横穿原始森林,去往下一个备用坐标点。
新沼泽地深入保护区腹地,隐蔽性更强,相应危险系数也大。如果不是她有条四米长的凶猛巨龙,她也不敢打这种主意。
江洢的野外生存经验已经相当丰富,腿伤处理及时,没影响行动。
她打包带走了所有能带的东西,甚至有一架小型水轮发电机,捆扎结实让小饿扛着。因而大部分重量都在小饿身上,她只拿着登山杖和开伐道路用的砍刀,轻装简行。
她们一路往河道上游走。位置太偏,只能徒步。
这会儿值六月,靠山气候多变难以预测,第二天早晨就下了雨。江洢跟着地形图,尽量往高处,临了傍晚找到个大小合适的洞穴。
怎么看怎么满意,只是有主。
她们与一条大花蟒打了个照面。
江洢还是第一次看见活的大蟒,起了点儿兴趣。
不过扭过头,她看看小饿打开大嘴口水要掉下来的样子——
半小时后,江洢将这条蟒扒了皮。
血丝粘黏在粉白肉质上,卖相挺诱人。她处理干净,切割成许多段,丢一半给小饿,自己烤了一段。
烤熟的蟒蛇肉焦黄喷香,洒上食用盐,她撕扯一小块塞进嘴一尝——
连熟肉带生肉通通喂小饿。
老,柴,细细咀嚼还有股奇怪的腥味。
难吃。
到第五天傍晚,她们穿过一片河滩,竟然再次见到了野生鳄鱼。
江洢远目看看它们,再低头看看自家宝贝。
它跟那些鳄长得可太不像了。
其中最具差异的,一,是小饿明显的高颅顶,看起来就脑容量很大,往后有一对大型鳞片排布,是只正在振翼的墨绿斑纹骨蝶形状,厚实有致,左右对称,仿佛龙角;二,是从尾中部延伸到尾尖的一排棘刺,可以倒伏,也可以竖起当做攻击武器,威风凛凛。
其实小饿和纪录片里真实存在过的鳄鱼样貌更相去甚远,只是她们这一代人,打出生起就没见过几只天然动物,包括正在她们前面不远打滚的复原暹罗鳄群,也不见得真正符合历史。
的确,比起鳄鱼,小饿适合被叫做“鼍龙”。
重点落在,龙。
它是人造的怪物,不是真正的动物。
江洢再清楚这点不过。
那片水域很嘈杂。
丰沛半水生青草连成绿色绒毯,橘黄夕阳平照下,它们聚集成片,目力所及就有十来头,有的高昂着头,发出隆隆吼叫,雪白的水花被激出河面,有的叫着叫着碰在一起,直接打了起来。
战况激烈,声势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