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品叶相比,‘灯台子’确实不稀奇了,年年参季都会出上几株。”
莫说别人,这热闹就连霍凌都想去凑一凑。
奈何人走了,摊子不能不顾。
尤其颜祺离不得,他若不在,便没人做馅饼了。
“去看一眼能费多少光景,前后脚也就回来了。”
霍峰同霍凌道:“不如我留下,祺哥儿,你贴上一锅馅饼,走就是了,翻面烙饼我总是会的。”
听着的确是个法子,而且除了霍凌和颜祺,就属霍峰留下最合宜。
霍凌便道:“那我们先去,等我们回来,再换大哥你去。”
四品叶能卖到百两一株,不会那么容易出手,晚些去也是能看见的。
商量好后,林长岁说自己也留下,怕有人来买馅饼的话,霍峰一个人顾不上。
想来留两个总胜过留一个,好歹是定下来,两厢分开,霍凌和颜祺同侯力一起往集市东面去,看看那四品叶是哪个村的赶山客抬出来的。
“听说了没,那四品叶的老参已叫到一百五十两,还有人往上加价嘞。”
“一百五十两?天老爷呦,这得是什么财主才买得起。”
“这你甭管,有人喊价,就肯定有人掏得起。”
……
霍凌遥记小时候听爹娘讲旧事,当年他爹得的那株四品叶,也是卖了一百五十两,七人里一人分了二十两有余。
但那一次一百五十两就算是到头了,未曾料到还能往上加的。
“不知道谁这么走运,这遭算是发财了。”
侯力溜溜达达,反而走得最快,霍凌和颜祺稍落其后,听得来往路人的言语,皆是围绕着那株出山的老参。
“还是秋日的大集有意思,记着去年有个木盆那么大的老牛肝。”
有人赶着牛车逆着人群走,霍凌牵着颜祺,将人拉了一把。
没多久,就见前方不远处有个人头攒动的地方,遂知是到了。
铜锣阵阵,那守着四品叶的几个赶山客红光满面。
不过霍凌只识得其中一个,是马栏村的,不多熟识,另外几个十分面生。
他揣测可能是外地来的人拜了马栏村的这位做参把头,假如真是这样,这几人的运气不错。
不过确是有这种说法,像是有些人初次进山反而能遇见棒槌,有些常出入山林的反而找不见。
就说他们这次,不也是颜祺第一个发现。
“瞧一瞧看一看了!刚从白龙山抬下来的四品叶!十年难遇!”
那招呼生意的赶山客却不是霍凌识得的参把头,而是另一个小眼睛的汉子,口齿伶俐。
“现下已有老板出价一百二十两,可还有要往上加的?”
他说罢,又“咣咣”敲两下锣。
现场人围了好几圈,霍凌带着颜祺往前挤了挤,终究也没挤到最前一排,离那株参尚有些距离。
他在那之上略过一眼,目光停了停。
要说他上次见四品叶,还是年幼时,实则记忆已经不算是清晰。
然而常年在深山往来,成了赶山客后经手过几株灯台子,对参叶参形最是熟悉不过,这可是赶山客的基本功,不会识货,便出不了师。
眼前这株四品叶,他打眼一看就觉得不太对劲。
上面的叶子差不太多,但下面的芦头格外细长,芦碗有些浅淡,当中的差别十分细微,若非是足够老辣的赶山客,压根看不出不同。
就算是霍凌,也没有妄下决断,只是移开视线,往那几个面生的汉子身上,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两下。
没等他看出什么来,余光就瞄见斜前方有个熟面孔,他示意颜祺也往那处看。
颜祺道:“那不是廖老板么?瞧着也想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