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陈雪茹焦虑的问题,李红兵提醒道:“我看你还是不要一次性招太多,不然过段时间,这阵子高峰过去,店里的生意没现在这么多,到时候老师傅们没活干,辞退可是件麻烦的事情,可要继续留下来的话,也不好白养着他们,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就是一个问题。”
眼下丝绸店爆单,只是临时性的。
要是因为这个,一下子扩招太多裁缝的话,后面会很不好处理。
请神容易送神难。
尽管他们现在是私营的个体工商,但也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容易引发劳资问题。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一个店养三名裁缝老师傅,虽然也不少。
以目前店里的熟客资源,基本不成什么问题。
而且再撑一撑,顶多一年多点的时间,马上就要全面公私合营,到时候就不是陈雪茹该操心的事情了。
根据李红兵了解到的情况,从现阶段开始,公私合营已经开始进一步扩大了规模。
不过主要针对那些影响力大、员工人数较多的私企和大工商户,陈雪茹的绸缎庄,暂时还不在这个范畴里面。
尽管名气已经打出去了,但包括陈雪茹在内,店里的三名老裁缝,再加上两名女店员,拢共也才六个人,连十数都不到。
像什么会计采购这些,陈雪茹都一肩挑了。
到底只是小个体,比不上那些工商大户,没有那么讲究。
“也是,那就听你的。”
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陈雪茹,单手搂着李红兵的腰,思考着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这些,陈雪茹也有考虑过,只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现在店里的订单太多,要是不多请几个裁缝师傅,就要让客人等很久,但如果这样做了,陈雪茹也怕后面出现李红兵说的那些问题。
李红兵一说,陈雪茹也觉得还是稳妥一点,不要那么激进。
谁知道。
过一阵子,又有什么政策上的变化,或者其他事情发生。
这次上面收回了织品的私营权,虽然对自己的绸缎庄没有造成严重的冲击,但外面那些主营布的布店,有的可就惨了,直接关门大吉。
连带着丝绸,也跟着出现了缺货的情况。
幸好她前阵子刚从苏州进了一批回来,暂时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
这件事,连李红兵都赞叹陈雪茹的运气好。
布票发行和织品统购统销的这件事情,其实李红兵也没有想到。
虽然李红兵知道这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都知道,或者是知道的不都那么具体。
就好比关于票证方面的,李红兵也就了解个面粉购买证和粮本的节点,以及后面全国粮票发行的标志性事件。
因为很多种类的商品,都是在全国粮票之后,才开始逐步纳入统销统购,所以李红兵以为布票是之后的事情,根本没有提前对陈雪茹做出间接提醒,让她提早做些准备和安排。
简单聊了几句,李红兵和陈雪茹便没再讨论生意上的事情。
接下来。
李红兵骑着自行车带陈雪茹兜了阵风,两人顺路买了些吃的喝的,然后来到北海公园野餐,还租了个小船,到湖上泛舟赏景,开启了愉快的一天约会日常。
……
另一边。
就在李红兵离开董从友家不久,董从友便让自家媳妇去把自己的大徒弟王保国给找了过来。
别说他现在身体不便,就是平时,这种事也不需要他直接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