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老街的画法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你还记得这事?”林漾抬头问。

江辞挠了挠头:“有点印象,好像是在画展出口,她哭得很厉害。”他看着那张草图,“没想到她现在成了设计师。”

林漾把信纸折好放回信封,突然笑了:“看来你做好事不留名啊。”

“只是顺手而已。”江辞把信封放进抽屉,“对了,明天要不要去江边散步?雨好像会停。”

“可以啊。”林漾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帘上,“雨后的江风,应该很舒服。”

第二天果然放晴了,空气里带着湿漉漉的青草香。两人沿着江堤慢慢走,江面上还浮着层薄雾,远处的货轮鸣着笛缓缓驶过,像幅流动的水墨画。

“看,那边有卖棉花糖的。”林漾指着不远处的小摊,眼睛亮了亮。

江辞拉着他跑过去,买了支巨大的粉色棉花糖。林漾咬了一大口,糖丝粘在嘴角,像只偷吃东西的小猫。江辞抬手想帮他擦掉,指尖刚碰到他脸颊,就被他躲开了。“我自己来。”林漾掏出纸巾擦嘴,耳根却红了。

走到旧码头时,林漾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栈桥上的长椅:“我们坐会儿吧。”

长椅上还有点潮,江辞脱下外套铺在上面,两人并肩坐下。江风吹起林漾额前的碎发,他看着江面上的波光,突然说:“江辞,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也像那个女孩一样,记得现在的事很久很久?”

“会。”江辞的声音很肯定,“我会记得你第一次给我涂药时,把碘伏蹭到我衬衫上;记得你画坏了画,气鼓鼓地把纸揉成一团;记得你吃桂花糕时,嘴角沾着的糖屑。”他转过头,目光认真,“这些事,我都会记得。”

林漾的心跳突然变得很响,像江面上货轮的鸣笛。他低下头,看着自己手里快融化的棉花糖,轻声说:“我也会记得。记得你冒雨买的桂花糕,记得你画里给我标的‘皱’字,记得你把伞往我这边倾的样子。”

江风带着水汽吹过来,把两人的声音揉碎在风里。远处的钟楼敲了十下,阳光穿过云层,在江面上洒下一片金辉。林漾侧头看向江辞,发现他也在看自己,眼里的光比江面的波光还要亮。

“对了,”江辞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差点忘了给你。”

盒子是木质的,刻着简单的花纹。林漾打开,里面躺着条项链,吊坠是用黑曜石雕刻的小相机,链条细细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上次去复古市集看到的,觉得你会喜欢。”江辞的声音有点不自然,“摊主说这是手工雕的,独一无二。”

林漾拿起项链,指尖轻轻摩挲着相机的镜头部分,那里被打磨得格外光滑。“我很喜欢。”他抬头,眼里像落了星光,“谢谢你,江辞。”

“喜欢就好。”江辞笑了,伸手帮他把项链戴上,指尖不小心碰到他颈侧的皮肤,两人都顿了一下,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

项链的长度刚刚好,黑曜石贴着林漾的锁骨,带着点微凉的触感。他低头看着吊坠,突然觉得这个雨季,好像没那么黏腻了。那些藏在雨里的惦记,写在信里的感谢,还有此刻脖子上的温度,都让这个潮湿的季节,变得温柔起来。

“江辞,”林漾轻声说,“下次下雨,我们还来江边散步吧。”

“好。”江辞点头,看着他锁骨上的黑曜石相机,在心里悄悄说:不止下次,以后每个雨季,都陪你。

江风吹过,带着远处的桂花香,像在应和这个未完的约定。栈桥上的长椅还留着两人的温度,江面上的货轮渐渐走远,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像他们正在写的故事,绵长而温柔。

老相机里的光影与未寄出的明信片

复古市集比想象中更热闹。老厂房的红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斑驳的墙面上挂着泛黄的电影海报,穿喇叭裤的摊主正用黑胶唱片机播放着老歌,沙沙的杂音里混着人群的笑谈,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梦境。

林漾一进市集就被角落的相机摊吸引了。摊主是位白发老人,面前摆着十几台老式相机,有掉了漆的莱卡,有带着皮套的禄来,还有台镜头巨大的风琴相机,机身上的铜件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

“小伙子,懂行?”老人见他看得入神,笑着递过一块擦镜布,“这台蔡司是1950年代的款,镜头没修过,成像还锐得很。”

林漾小心翼翼地接过相机,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外壳,竟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他学着老人的样子拉开皮腔,对着远处的江辞取景——江辞正站在唱片摊前,低头看着一张黑胶唱片,阳光穿过厂房的天窗落在他肩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林漾屏住呼吸,轻轻按下快门,“咔哒”一声轻响,像捕捉到了一段时光。

“好眼光。”老人赞许地点头,“这机子拍人像最有味道,能把人心里的光都拍出来。”

林漾放下相机,脸颊有点热:“爷爷,这相机多少钱?”

“你要是真心喜欢,给个成本价就行。”老人摆摆手,“看你拿相机的样子,就知道是个懂生活的孩子,机子在你手里,比在我这积灰强。”

江辞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张披头士的黑胶唱片:“喜欢?买下来。”

“有点贵……”林漾犹豫着,这相机的价格够他吃半个月的桂花糕了。

“不贵。”江辞直接从钱包里抽出钱递给老人,“包起来吧,麻烦您了。”

老人乐呵呵地用牛皮纸把相机包好,还塞了卷胶卷进去:“送你卷过期的柯达,试试看,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