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时,钟毓教他们纪录片的创作,相中时颂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拍了个短片去参加省赛,最后拿了个二等奖,还曾让时颂去考她的研究生。
时颂也想过,但一想到家里,她就没想法了,这也让钟毓颇为遗憾。
总的来说,时颂的论文初稿没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如果再多一点实地考察就更好了,钟毓先跟她谈了谈论文的事,然后问起她之后的打算。
时颂如实说来。
钟毓笑道:“好好干,以后要是想考研了,我这里随时欢迎。”
时颂:“谢谢教授。”
“对了,你现在着急回去吗?”
钟毓拿起桌上的一沓资料,继续说:“既然你还在考虑跟传媒相关的工作,最近我这里正好有个机会,我之前有个学生,大你好几届的一个学长,现在混得很不错,他要来淮城录节目,组里缺人手,前天问我有没有学弟学妹能推荐过去帮忙,有工资,而且还能学到东西,怎么样,你要不要去?”
时颂一听,自然十分乐意,钟毓本身就厉害,发表核心期刊数篇,拍摄作品斩获多项国际荣誉,她带出来的学生也十分优异,有开公司的,有当了副台长的,还有的成了名导。
在钟毓的牵线下,时颂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还有钱赚。
那位学长叫罗鸣春,目前负责一档很有名的卫视节目,虽然添加了联系方式,但是并未聊几句,便让时颂去跟专门的人对接。
翌日,时颂按照对接时间,准时抵达片场。
昨晚她翻看了钟毓给的资料,这个节目是采访一些企业家的,他们这期采访的对象是熙和商贸集团的董事长卫熙和,常年定居京市,老家是淮城,不远千里专门到这儿录节目,看来是个有情结的人。
今天要录的内容有一段访谈,时颂担任的是访谈助理,负责协助主持人进行访谈准备和现场管理,要去跟嘉宾沟通流程和过采访提纲。
但由于主持人一向不放心其他人都是自己去找嘉宾沟通,所以时颂工作轻松许多,干的都是些拎包拿资料的杂活。
访谈的场景在室内,刚开拍,罗鸣春就各种不满意,开始扯着嗓子训人,被训的最凶的是站在卫熙和左边负责打光的工作人员。
“午饭没吃饱?我让你举着不要动听不见?”
“跟个木头似的杵在那儿,你自己看看这光能看吗?”
“这个人到底是谁安排的?负责人呢?”
负责人连忙跑上前:“罗导,原本负责这块儿的小陈上午拍摄的时候把脚崴了,现在正在休息,我只好临时找了个顶替的人。”
罗鸣春斥责道:“为什么不早点跟我报备?”
负责人:“本来是准备找您说一声的,但我中午看您正忙,加上这小周说自己可以,我就……”
“下不为例。”罗鸣春虽然很严苛,但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环视一周,“场上有没有能迅速顶上的?”
下午拍摄不多,留在现场的很多都是刚入行的新人,此话一出,没一个人敢举手,倒不是没人能打光,只是这个时候罗导正在气头上,一点瑕疵都要放大百倍地看,稍微出点纰漏就要挨骂,这种时候基本没人想出这个风头。
“没人?我找你们来都是吃白饭的吗?这么简单一个事都做不好!”
罗鸣春气愤的话音刚落,站在角落的时颂缓缓举起了手:“罗导,我来试试。”
比起在场其他人,时颂没想那么多,看了一圈没人敢应,再看罗鸣春的脸都要被气绿了,觉得或许自己可以试试。
罗鸣春闻声看去,见是一个面生的小姑娘,强调道:“我不要试,我要做好。”
时颂随即换了个措辞:“我可以来。”
罗鸣春又打量了她一下:“之前好像没见过你。”
时颂如实说:“我是钟教授介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