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汉女侯 峨眉山猴子 > 6070(第13页)

6070(第13页)

霍去病倒是没有拒绝她的好意:“那就多谢闻侍中了。”

闻棠:“将军毋须客气,您三出河西,致使匈奴六畜不蕃息,嫁妇无颜色,为国有功,闻棠实在敬佩。”

扶摇:“我也敬佩。”

长安中夸赞霍去病的言语有许多,但像闻棠这样精通“夸奖的艺术”的人可不多。

不满二十岁的少年将军听到此言也免不了欢喜之色:“你通晓万物,也很厉害,这几次出征还要多亏你的发明,不仅行军路上多有方便,还使军中士兵的伤亡减少许多。”

听到这些的桑弘羊:无所谓,广牧君当初还说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夸我是智者呢。

实际并没有关机的系统:……!

宿主,我们的任务是当海王,不是当职场海王啊!

也就是时代限制住了你,要是把你送到东汉末年,凭你这张嘴,估计用不了几年就称帝了。

终军:“骠骑将军是很厉害,不仅是匈奴妇人,就连匈奴男子、匈奴王、匈奴单于见到将军之威都会股战而栗,惊惧异常。”

他本意是好的,单纯想随大流赞美一下霍去病,但奈何吃了没文化的亏。

闻言,知道内情的闻棠霍去病等人皆是忍不住轻笑了一声,草原百科张骞贴心为他科普:“燕支山上有一种红蓝颜色的花朵,花开之时,匈奴妇女会将其整朵摘下,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制成红色胭脂,涂于面部。”

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匈奴被吓到脸上失了颜色,而是匈奴妇人的化妆品原料产地丢了。

好不容易外向一次的终军:……

好尴尬,为什么地上不能突然裂开一条缝让我钻进去。

不过他没有尴尬太久,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走,什么东西从天空之上落了下来,定睛一看,原来是雪花。

元狩三年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来到,闻棠下意识伸手去接,雪花掉落在温热的手掌上,很快融化,她呢喃道:“下雪了。”

刚刚宴席上的醉意早已消散,雪花平等地落到每一个人身上,有风华正茂的少年英才,有历经磨难尤有壮志的不惑之人,皆身怀满腔热血,一身报国之志,正如刚刚赋中所言,天子高坐朝堂,贤臣名将各有所成,这是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故事会被谱写到丝帛竹简之上,供后人传承浏览。

此时还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司马迁:……总感觉我错过了什么很重要的名场面。

当然,这些波澜壮阔的故事也会被雕刻在胶泥上,印在纸制的书本中,留给当代人传颂。

不过对于博士们来说,那就是难以接受的坏消息了。

他们的心比一月的飞雪、河中的冰块还要寒凉。

因为生产力的原因,纸张和印刷的书不会在长安传播太快,不过已经在权贵们之间彻底流通了。

贤良文学们虽然不是权贵,但他们接触到的古籍文学要比权贵们多得多,每日工作内容无非就是遨游在儒学书简中,理解学习其中的理论含义,有时候还会用毛笔在旁边批改几句。

对他们来说,书是很珍贵的东西。

先帝之子鲁恭王刘余平时走狗斗鸡,顽固不堪,身上一点儿儒学气息都没有,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齐鲁之地的儒生愿意去投奔他,不就是因为他某次想要拆孔子庙为自己建宫殿的时候在里面发现了十几卷古籍嘛。

据说当时有位老儒都快百岁了,依旧不顾舟车劳顿去拜访鲁恭王。

被拆庙的孔子:……?

对他们来讲,儒书典籍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东西,所谓千金有价,古书难寻,这些东西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让普通人看到。

而且他们觉得亲手将字抄写到书简上才算虔诚。

一位长须宽袍的儒生表情愤恨,怒斥道:“若再想不出办法制止那竖子,我们恐怕就会像昔日的六国一样,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诸位开始发挥自己的老传统,只知训斥,想不出一个具体的结论。

说来说去,直到散会时,也没想到个有用法子。

于是相约明日继续来此议论此事。

闻棠猜到他们对这件事的反应很激烈,但没想到会这样没用,想了一天,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

熟知历史就是有好处,能直接跳过雕版印刷术,跨越到活字印刷术时代,各种字符自由排列组合,效率直接提高几十倍。

这已经是闻棠的极限了,若再进步到打印机,那她真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了。

其实活字印刷术最麻烦的不是模版,而是油墨,模板的材料可以随便用胶泥、木板金属之类的材料篆刻,就是这个印刷的油墨实在不好制取。

要考虑显色程度、粘度、颜色等各种因素,需要松木烟灰、动物胶质、各种香料、明矾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再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

刘彻同样也是个爱玩乐享受的皇帝,印刷术研究成功之后,他也自己上手印了几张,挺好玩,也挺神奇的,只需要将纸张覆盖上去,轻轻一刷,十几息的时间,就能印上一页知识,若用手写,这点时间可只能写出两三个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