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战舰轰轰烈烈开了过来,光戈船和楼船就有数十艘,都是五百斛以上的大船,除此之外,还有戈檀舟和撞雷舰、斥候(侦查敌情之船)等战舰,规模宏大,波澜壮阔,旌旗蔽空,他们分工配合,各司其职,三韩之地的居民看得哆哆嗦嗦。
除了军队t,船上还有农业学家、采矿专家、匠人、还有专门采集地图的舆人等,刘彻第一次坐船出海,刚开始时还很激动,很精神,几天后——好吧,几天后也很精神。
刘彻认为穿甲胄的自己很帅气,不光他自己这么认为,满朝文武都对他夸夸夸赞赞赞。
出征弄得像小学生出游一样开心。
好吧,博昌侯也挺开心。
嘿嘿。
倭是一片列岛,汉军在不同区域登陆,其实这里原本没有这么多港口,但来的船多了,自然就有了。
这里土地适合种植水稻和桑麻,气候温暖,不过没有牛马羊等动物,这对于和牛接触了一辈子的汉人来讲,简直难以想象。
兵器大都是用木、竹或者骨头做的,也有青铜和铁器,这些是他们和辰韩人互市得到的,很珍贵,只有权贵才有资格是用。
男子黥面纹身,穿用横幅布制成的,没有缝合的衣服,女子服饰则像单层被子一样,要从头上套进去穿着,除此之外,女子还要用朱砂涂抹身体。男女皆赤脚,以蹲踞为恭敬。
刘彻(热血值max版):蘸豆!出征!
文臣终于扬眉吐气一回。
从前每次出征你们都说我行我上,让我闭嘴,现在这种情况,我还真行!
好歹我还会用剑和射术呢!
“陛下!”数天后,有人禀道,“怪不得仙人特地预告这些倭人会成大患,这些倭人,果然精明。”
这人咬牙切齿道:“都败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还执迷不悟,将黄金藏了起来,死也不说,其心实在可诛!”
桑弘羊(提剑):那是该诛。
刘彻:“你呀,你呀!”
他开始质疑自己臣子的智商,恨铁不成钢道:“他们连铁都挖不出来,又如何会有能挖出金子的能力呢?”
闻棠:……
因为这里本来铁矿就少。
权贵和没投降的倭人都被杀掉了,投了的则被送到西南夷当奴隶修道桥,通障溪,筑城墙。这里文明不发达,没有相对完整的地图,刘彻庆幸自己未雨绸缪,提前带了舆人。
除了金矿,刘彻打算以后在这里设立六个郡,往这里移民,这样的话,东瀛就也是大汉的领土了。
战争结束后,赚得盆满钵满的刘彻启航归程,下一个目标是去泰山封禅。
“幸亏闻卿献上科举之法,否则我大汉如今又增九郡,寻找茂才实在困难。”
倭岛上是六个郡,刘彻为何要说是九个郡呢?
三韩:没错就是我们。
打朝鲜半岛东边也是顺手的事,但汉军没顺手成功,因为这三国投降的速度比汉军攻打他们的速度还要快。
很圆滑,生存能力很强。
……
泰山封禅,流程复杂,每个环节每位官员的动作、站位、言辞都有说法。
不过对于刘彻来说却刚刚好,因为封禅流程的主要负责人是刘彻自己。
封禅地点早已修整好,祭祀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品质极高的大量牺牲玉帛作为祭品,天子和所有随行官员在山脚下先进行数日的斋戒、沐浴等,表示对于天与地的虔诚,大家都要穿着隆重的礼服,行射牛之礼。就连发型也是一丝不苟,插笏垂绅。
封禅当天,刘彻在凌晨天色未亮时就沿着特定路线登上泰山,他只带了很少的心腹同行,先行封礼于山顶,向天神献上祭品,祈祷保佑大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其实刘彻已经知道几年后会发生什么天灾,但他依旧选择祈祷风调雨顺。
仙人说了,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刘彻便假装不知天机,继续祭祀。
挺聪明一皇帝。
祭完天神,将写有帝王功绩和向天祈愿的玉牒书封在一丈二尺,高九尺的土坛内,其上加盖五色土。
这是帝王与神明沟通时的重要媒介,刘彻亲自写的文书,内容隐秘,除他之外,谁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封礼之后,下了泰山,第二天还要再爬梁父山举行禅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