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但不是对门 > 6有六点怪(第2页)

6有六点怪(第2页)

曾清芳(制作一部编剧岗、《桥人》编剧组组长):这个项目比较特殊,根据当时版权采购阶段的合同条款,原著作者木行那边在改编制作过程中是有很大话语权的,包括改编的剧本,也需要经他的认可才能采用。

曾清芳(制作一部编剧岗、《桥人》编剧组组长):所以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请诸位务必对原著进行仔细的研阅,确保在改编剧本的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原书的还原度,减少无用功。

简漫也跟着在群里回复了“收到”。

截至目前,她的确还没有看过木行的书。

他们公司要改编的这本《桥上的人》,并不是木行销量最高的几部作品之一,她也没买过实体书。

为了解原著作者其人,简漫先在网上百度了一下。

很快,就跳出了“木行”的词条。

简漫缓慢浏览着网页,也对他的名气和火爆程度有了新的认知。

词条里一张作者照片都没有,开头的部分带着title:木行——中国最年轻的推理小说奇才。

他的第一部作品诞生于七年前,最初是发表在网上的论坛,完结后被出版社签约,销量一度爆表,但凭这部小说就获了许多奖项,也卖出了影视版权。

《桥上的人》是他的第二部作品,根据词条里的说法,这是木行的一本练笔作,质量不如前作,但借着第一部作品的热度,出版后销量也算可观。

再往后,简漫就见证了一名悬疑小说界卷王选手的发展史。

从五年前开始,这个木行每年出版的作品都有3-4本,平均一年200多万字,“启星文学奖”“彼界推理小说奖”“天幕新人作者奖”的获奖名单划都划不到底,常年霸居各大图书销量榜前五。

只是,他这种井喷式的创作状态截止于去年。

木行先是连续写了两本被读者怀疑是垃圾写手代笔的烂文,随后有近一年都没出过新书。

而后,一本《溪山行》横空出世,热度再次达到顶峰,实体书销量再创新高。

《溪山行》第一部实体书的末尾有出版社的标注,后续还有两部是待出版状态。

但在这之后,木行又没了动静。在读者的殷切盼望中,他已经消失了一年多。

简漫顺手搜了下《溪山行》。

搜索框里跳出的关联词条第一个:《溪山行》作者木行是死了吗?

“?”

简漫好奇地点进去,仅从文字都能看出该名读者的暴躁。

「他妈的,之前不是一年能写四本么,现在第二部拖了一年都没动静。」

一楼回复:「我阴谋论一下,木行是不是人已经死了,《溪山行》和之前的那两本是他签约的出版社找代笔写的,但现在代笔赚到钱,也懒得写后两部。」

二楼回复:「我也怀疑,毕竟木行书里那么多变态角色,他本人精神多少也是不太正常的。」

“??”

根据刚才的群消息,他们的改编项目还需要原著作者把关,这个木行大概率还是健在的。

简漫又浏览了一会儿他笔名的搜索网页,发现这人在全网没有一张照片,性别和年龄都只在某文学奖的信息页有标注,可谓十分神秘。

已知的私人信息只有:木行,悬疑推理小说家,性别男,26岁。

简漫下班前,周享从外面推了个手推车回来,在她工位旁停了下车。

“我刚去仓库拿了之前采购的木行的书。“周享说:“除了《桥上的人》还有别的,黄主管说我们要的话直接拿走就行。”

简漫笑了下:“那我就拿了,正准备下单买。”

她也不太记得她以前买过的是哪两本,就弯腰各样取了一本。

-

简漫这天是准时下班,中午趴在桌上睡了一个多小时,加上特浓咖啡的作用,到家时也没感觉太疲惫。

她上班背的包不大,装不下从公司带回来的五本实体书,就一路抱在怀里带回来。

等电梯期间,她拆开其中一本的塑封,随手翻了两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