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此说,来宗道也就无话可说。
李起元提起衣襟,在正座上坐下,对陈新学说:“陈侍郎,你继续说。”
“尚书,诸位,本官与尚书擬定的赋税改制共十三条。
改制第一条,改军屯之法,即屯种宜责成武官。
夕远之计莫如屯田,而行之不効、是不得其人。。。观此前军屯诸多弊端,故屯种必责成武官、而被责成者必须制定赏罚之法。。。
接著第二条,清查监生官吏班办纳银,改及裁革効劳冠带制度。
两京太学原以储养人材、岂宜同各衙门官吏等办纳钠银免役者。。。今当定纳班银以免鬮拨、除举贡入监在纳班银。。。”
陈新学声音洪亮,说话不急不缓,就是带些口音,有些字听得含糊。
“第三条,裁运司府州县佐式冗官。
但不知阴糜廩餼先空左藏之储,减禄充餉之计无先於此者,冗员汰而俸薪即是军需,名器清而事例亦为增价量銓。。。合咨吏部尽將天下应裁冗官、酌议妥上请施行,所扣俸银岁觧臣部充餉。”
“第四条,清查督学衙门空廩和学田。
天下府、州、县儒学皆有空月事故、廩膳银两名为缺廩如学官缺俸之类,皆系正额钱粮,扣除在库以备督学公费者。。。此费清查之岁可得余银数十万两,奈何不以佐公家,而饱奸人之腹!”
“第五条,监儒杂流不准优免。
本朝军兴以后,天下大小縉绅皆不优免丁粮,以见急公之义。
而今上如监生儒士、下至承差知印吏员以及名色儒官儒士,加之武职武生等项、皆有优免不等,此辈悉是殷实之家、以入貲进身者。有何功於朝廷、反蒙宽政?
当清查不准优免。”
“第六条,查核税契。。。
。。。第七条,暂改表马折色。。。
。。。第八条增各钞关余银。。。
。。。第九条申飭事例。。。
。。。第十条清查兵赏银两。。。
。。。第十一条查核茶法。。。
。。。第十二条严行考成。。。
。。。第十三条改革盐法鼓铸。。。”
陈新学一条条详细讲述,每一条都会有人提出意见,大家激烈討论。
但是会场牢牢掌控在李起元手里,要是有人偏题,或者“超纲”,他就会开口,不动声色地把话题拉回来。
来宗道听了一会,深有感触,侧身探过头,对崔景荣附耳轻声道:“此十三法大善!瞻予公不愧是精於理財的能臣干吏。”
崔景荣不以为然道:“法是好法,可是操持过急,对下面也过於苛刻。
天下之事在於中庸。
何为中庸?中者,和也。隱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来宗道没有再出声。
等了半个时辰,会议开完,陈新学等人起身告辞,值房里只剩下李起元和来访的崔景荣、来宗道。
“崔天官,有何来意,现在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