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开,整个光字片都轰动了。
无数的街坊邻里,都带著自家的孩子,甚至拉著自家老伴,跑到李天华面前,希望能求得一张珍贵的相片。
李天华来者不拒,用他那神奇的“铁盒子”,为这片贫瘠的土地,记录下了一张张充满了时代印记的笑脸。
他的威望,也通过这种最接地气的方式,彻底征服了光字片所有人的心。
在光字片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又充实。
这天晚上,周秉昆从邮局,取回了一封信。
信,是从遥远的贵州大山里寄来的,写信人,是周家的骄傲,也是周家的“愁肠”——二姐,周蓉。
饭桌上,周志刚戴上老镜,一字一句地,將信读了出来。
信的內容,和李天华预想的差不多。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贵州山区艰苦生活的抱怨,对未来的迷茫,但更多的,是对她那位诗人丈夫——冯化成的盲目崇拜和对他们之间“纯粹爱情”的自我感动。
听著信的內容,周志刚的眉头,越锁越紧,手里的旱菸,抽得“吧嗒”作响。
李素华则在一旁,偷偷地抹著眼泪。
“这孩子,真是昏了头了!为了一个写几首破诗的男人,跑那么远去受苦,值得吗?”周志“刚气得把信拍在了桌子上。
屋里的气氛,一片凝重。
周秉昆想安慰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天华,缓缓地开口了。
“周叔,婶儿,你们也別太担心。周蓉姐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她只是一时被所谓的『浪漫蒙蔽了双眼。”
他顿了顿,对周秉昆说道:“秉昆,吃完饭,你拿纸笔来,我跟你一起,给你姐回封信。”
周秉昆愣了一下,隨即重重地点了点头。
吃完饭,在周秉昆的房间里,李天华拿起笔,略一思索,便在信纸上,以周秉昆的口吻,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他没有空洞的安慰,也没有严厉的指责。
信的一开始,他先是生动地,描述了家里最近发生的变化:秉昆有了好工作,郑娟开了小作坊,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为了先打破周蓉那种“全家都在受苦,只有我的爱情是精神支柱”的自我幻想。
紧接著,他话锋一转,开始以一个“旁观者”的清醒视角,对冯化成的诗歌,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
“……姐,你信里附的冯大哥的诗,我和天华哥都拜读了。天华哥说,这些诗,辞藻固然华丽,情感看似饱满,但细品之下,却缺少了最根本的『根。它不植根於脚下的土地,不植根於身边的百姓,通篇都是空洞的、无病呻吟的风雪月。这种才华,是飘在空中的浮萍,是镜中,是水中月,当不得饭吃,更撑不起一个家……”
这段话,可谓是字字诛心。
最后,李天华笔锋再转,写下了一段足以震撼周蓉灵魂的话。
“天华哥还让我告诉你一句从一本外国书上看来的话,他说,那是他签到所得的【莎士比亚全集】里的名句:『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真正的独立,不是依附於一个看似强大的男人,而是拥有能让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体面活下去的勇气和能力。”
写完,他將信交给了周秉昆。
周秉昆看得目瞪口呆,他觉得,这封信寄出去,他那个眼高於顶的二姐,恐怕要被震得三天三夜睡不著觉了。
李天华知道,这封信,就是一颗种子。
一颗让周蓉,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审视爱情、审视人生的……种子。
他要做的,就是静待它,在遥远的贵州大山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