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祁和春,却说:
“老子早就没家人了,爹娘都死在这里了,有个哥哥,当年带著我那几个子侄逃荒去了,现在也不知道在哪。”
但,黑水河一役比预想的惨烈十倍。
狄人的重骑兵像蝗虫般涌来时,秦必所在的烽燧堡首当其衝。
“点火!点他娘的烽火!“祁和春的吼声淹没在箭矢破空声中。三支鸣鏑箭尖啸著升空,这是最高级別的警报。
秦必刚点燃二號烽燧,就听见身后一声闷响。
转身看见祁和春胸前插著箭,正踉蹌著往三號烽燧爬。
“老祁!“
“別管老子。。。三號。。。必须点燃。。。“血沫从祁和春嘴角溢出来,“要让大营那些龟孙子看见。。。“
秦必红著眼睛完成信號传递。当他拖著伤腿回到祁和春身边时,这个骂了一辈子脏话的老兵正望著东方的天空出神。
“小子。。。“祁和春艰难地摸出个布袋,“拿著。。。老子攒的。。。“
里面是七十三枚铜钱,有些已经锈得看不出纹路。最底下是半块残破的地图,上面歪歪扭扭画著条路线。
“我爹。。。留下的。。。“祁和春的呼吸越来越弱,“说顺著走。。。能到长安。。。“他突然抓住秦必的手,“替老子。。。喝顿酒。。。“
当那只长满老茧的手垂下时,秦必才发现自己满脸是泪。远处,援军的旗帜终於出现在地平线上。
……
战报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时,秦必的名字赫然在列。
黑水河一役,他一人射杀二十三骑,坚守烽燧直至箭尽粮绝。
“秦必,上前听封!“
大帐內,监军使展开烫金詔书:“擢升铁浮屠第三营队长,赐明光鎧一领,良驹三匹。。。“
铁浮屠。大楚最精锐的重甲骑兵。
秦必接过沉甸甸的任命状时,手微微发抖。他终於可以离开这片埋葬了太多人的戈壁了。
收拾行装时,他特意找了个铁盒装祁和春的骨灰。盒盖上刻著“春风將至“四个字——用的是祁和春教他的那种歪歪扭扭的字体。
……
至明元年,也就是前废帝苏政的年號,那一年的长安,春深似海。
秦必在抵达长安的第一个春天,带著那本《两京记》走遍了所有標记的地方。
在平康坊的酒肆,他点了最贵的西域葡萄酒,倒了一杯洒在地上;在曲江池畔,他学著游人折柳,將柳枝系在那本破书上;最后来到东市的碑林,找了位代笔的书生,在《两京记》的扉页添上一行字:
“祁和春,陇西狄道人,铭阳十年至十八年戍守玉门关,未见春风。“
铭阳是先太祖苏世的年號。
后来秦必回了一趟凉州,当他把这本书连同剩余的军餉交给祁和春在的侄子时,那个年轻人红著眼睛说:
“叔父常说,死在玉门关外的人,魂魄会被永远困在那里。“
“不会的。“秦必想起长安满城的飞,“春风已经把他接回来了。“
秦必又回忆了起来。
当他站在曲江畔,柳絮纷扬如雪。
他身上崭新的明光鎧引来游人侧目,腰间的队长腰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从贴身的布袋里取出那个铁盒,秦必轻轻打开。风吹起骨灰,与漫天飞舞的柳絮混在一起,飘向波光粼粼的湖面。
“老祁,这就是长安的春天。“
不远处,几个孩童在放纸鳶。秦必从怀中取出个简陋的燕子风箏——那是他照著祁和春醉酒后的描述做的。线轴转动,纸鳶乘风而起,越飞越高。
春风拂过面颊时,秦必仿佛听见那个熟悉的沙哑声音在骂:“他娘的。。。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