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不良人诸位 > 第523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四(第3页)

第523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四(第3页)

至此,王宗侃才不急不徐的兵临光州城下。

光州位居寿州上游,也是淮河南岸的重镇,虽距离寿州尚有四百余里,似乎看起来对寿州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此地控扼汝水通道,是北军经略淮南、绕道寿州南下直接威胁吴国腹地的重要前进基地,光州若失,则汝水通道洞开,大军便可直趋黄州。

届时,上,可与西路军形成东西夹击楚地之势;下,则可直接取蕲州,配合东路军卡死吴国与楚国淮河-长江的横向支援通道。

除此之外,若是中路军在蕲州站稳脚跟,则还可以向东抢占皖口,让中路军最先达成四路大军包围金陵(南京)的战略目的。

当然,王宗侃深谙兵法,稳扎稳打,也并不急于发动蚁附攻城。大军合围后,伐木立寨,打造攻城器械,摆出了长期围困的架势。

但背地里,来自中原的粮秣军械,却通过汝水漕运,源源不断输送至城下。甚至还有少量由工部与旱魃抢工赶制的轻型火炮也正在悄悄运抵前线,蓄势待发。

相较于西路与中路,东线战场,战况便显得最为直观了。

东路军主帅贺瑰在围了寿州长达半年后,收到萧砚诏令的第一时间,便直接亲率两万东路军,依托投石车与火炮,对淮南重镇寿州发动正面强攻。

而北军士卒顶着密集的箭矢礌石,悍不畏死的攀爬云梯猛攻。城头吴军亦深知寿州乃扬州屏障,也抵抗得异常顽强。

所以寿州城下,一整日都是杀声震天,云梯冲车屡仆屡进,士卒攀城而上,与守军展开残酷的拉锯战,城下尸积如山。

但东路军存在的意义,本来也不是要多快就攻破寿州,而在于以自身为饵,将淮南主力牢牢吸引、消耗于此坚城之下,使得吴国无法他顾。

且不止于此,东路军除却主力部队外,尚有泗州、徐州方向的三万辅军配以主力策应。

三万辅军,平分为二。

一支沿淮河东进,负责攻占或控制下蔡镇等淮河沿线要地,建立防线,用以监视下游濠州、楚州方向的吴国水军动向,阻止其溯流而上支援寿州。

另一支则负责围困寿州西面的正阳关,用以构筑营垒工事。

正阳关是淮南北上的陆路咽喉,将一万五千兵马楔入此地,一可保护东路军来自淮北方向的粮道安全;二可拦截任何从淮南腹地如庐州、扬州方向北上来援寿州的吴军。

东路军遂成一道枷锁,以数万大军不计代价的后果,将寿州变为一座孤城,使其动弹不得,只能坐待最终的命运。

当然,这个命运,今日过后,天下人就已经可以清晰预见了。

洪武元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天子诏下,王师南征。

于是,王师浩荡,三路齐发,或以雷霆万钧之势破江锁,或以稳扎稳打之态叩淮西,或以铁壁合围之策钉孤城。

王师如入无人之境,南唐苦心经营之江防体系,于王师之前,一日之内,竟已千疮百孔。

天倾东南,烽火焚江,至此已成。

()

南唐水师完全被彻底打懵了。

他们预想中的接舷白刃战没有发生,迎接他们的是从未经历过的毁灭性轰击。主动出击的船队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火墙,顷刻间损失惨重。

无数正面硬接炮弹的南唐水兵又惊又惧,不论他们的船体有没有中弹,每个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跳下甲板,落入江水之中,挣扎向水寨或者其他小船游动逃窜。

但北军显然没有怜悯的打算,楼船和斗舰上的弓弩手们趁机居高临下,对着江中挣扎的南唐落水士兵进行无差别的射杀。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江面上顷刻间就泛起大片大片的血红。侥幸未被击沉的南唐楼船惊慌失措,纷纷转舵后退,想要掉头试图逃回水寨,用以保住主力战船。

但如此举措,却反而冲乱了他们自己后方的阵型。

从未经历此等火器轰击的南唐水师,整个江防体系在短短数刻之内便已土崩瓦解。恐慌顷刻间就已在南唐水师中蔓延数里,遏制不住,许多船只在恐慌之下,开始不顾号令,自行规避。

史弘肇、王先成抓住战机,立刻下令全军压上。

北军水师士气大振,趁势发动总攻。南唐水师在主动献出自己的楼船主力接受炮火洗礼后,余下的中小战船竟然直接支撑不住,战线崩溃,或降或逃。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由余仲亲率的数万步骑精锐,也早已在江北岸准备就绪。

在水师的掩护下,数万精锐乘坐无数早已备好的舟船、舢板,趁着南唐水军主力遭北军舰队重创、无暇他顾的时机,开始强渡长江。

鹦鹉洲上的守军注意力本就尽被江面上的主力决战吸引,且沿岸工事又遭炮火与败船冲击,军心已然摇荡。所以余仲率领的登陆部队几乎未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便成功抢滩上岸。

而登岸步卒一踏上陆地,便立刻结阵,向洲岛腹地的南唐水寨发动猛攻。

岛上的南唐守军和工匠、水手仓促应战,却如何抵挡得住这些汴京禁军的突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