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一起复兴大唐吧! > 第515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一(第2页)

第515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一(第2页)

听到门响,那人影猛地一颤,极其缓慢抬起头来。

李星云几乎没能立刻认出那是李嗣源。

曾经名震三晋,乃至天下都有盛名的圣主,通文馆说一不二的执掌者,如今竟然已是形销骨立,脸颊深深凹陷下去,松弛的皮肤蜡黄黯淡,布满了深刻的皱纹。

他嘴唇干裂,微微哆嗦着,目光畏缩的扫过门口众人,尤其在触及张子凡的身影时,更是骤然缩紧瞳孔,整个人下意识向后蜷缩,仿佛想要钻进墙壁里去。

“……是……是你们……”李嗣源初始还未认出来李星云,稍稍辨认了一会后才堪堪出声。

李星云迈步进屋,站在床前几步远的地方,却只是漠然俯视着他。

张子凡跟在他身后,脸色白了白,目光落在李嗣源那副凄惨模样上,复杂难言。许幻与张玄陵停在门口,一个冷静,一个忧心,静观屋内情形。

“李嗣源。”李星云开口,“你可知罪?”

李嗣源何等聪明,想都不想就知李星云问的是什么事,当下却根本没有什么辩解的心思,只是当即滚落床铺,竟然朝着李星云和张子凡匍匐在地:“知罪,知罪。草民罪该万死…求皇帝开恩,凡儿、凡儿……念在往日情分上,且放过义父吧……”

张子凡默然不语,只是稍稍侧了侧身子。

“往日情分?”看到张子凡如此,李星云声音低沉,“你窃人幼子,害人性命,欺世盗名,将这‘情分’二字玩弄于股掌之间时,可曾想过今日?”

“草民糊涂,都是草民当年鬼迷心窍……”李嗣源抬起头,却是摸不准李星云此行的意图,但旋即还是咬牙道,“不过草民愿赎罪,陛下,草民……草民还有用!”

言及此处,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声音陡然急促起来:

“陛下,你未曾亲临战阵,根本不知道萧砚有多可怕,他能尽掠江北,靠的也绝非仅凭兵锋之利。其人心术深沉,洞察人心,惯以仁义为表,行雷霆之事,河北、中原、蜀地,皆已为其牢牢掌控,江南……江南绝无胜算啊陛下。不止于此,其人虽名义上是陛下兄长,但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其人又焉能容下陛下你…”

李嗣源越说越激动,甚至颇有几分失了智的反应,挥舞着手:

“如今梁朝旧部,漠北蕃部,娆疆秘术……都已向他俯首,他……他抬手间就能碾碎一切。你和我……我们在他眼里,都是蝼蚁,蝼蚁你们明白吗,所以他一定会来的,他的大军马上就会南下。三十万?不,五十万,一百万!滚滚而来!这扬州城,这江南……顷刻之间就会化为齑粉,就像云州,就像野狐岭一样!所有人都会死!哈哈哈哈……”

而见李星云脸神色淡漠,张子凡脸色难看,李嗣源却是旋即又向前爬了半步:

“但草民有办法……草民愿献计!陛下不知,草民在河东,尚有一些埋藏极深的死士,只认草民一人号令,或可……或可传递消息,甚至……甚至在中原制造些许事端!还有……还有漠北!耶律剌葛虽败,但一定仍有残部不服萧砚统治,其首领曾受草民恩惠,若陛下允准,草民可设法联络,引为外援,或能牵制中原兵力!此二策若成,一定可暂缓危局!”

他气喘吁吁的说完,便充满希冀的望着李星云,手指紧紧抠着地面,又不时看向张子凡,面露期待。

“够了!”

一声沉喝如雷炸响,使得李嗣源脸色瞬白,却见张玄陵大步踏入屋内,他眉宇间那股积郁多年的怒火当下勃然而发,令人不敢逼视。

“李嗣源!”张玄陵指着李嗣源,怒喝出声,“死到临头,尚敢在此狺狺狂吠,摇唇鼓舌,妄图以龌龊之心,度陛下圣德,行挑拨离间之事,真当老夫杀不得你吗?”

紧随其后的许幻亦面覆寒霜,冷声道:“李嗣源,你这些所谓计策,无异于抱薪救火,自寻死路!陛下非是朱温,若真要赶尽杀绝,你岂能活到今日?国主与陛下乃血脉至亲,此番遣我夫妇送还陆姑娘,便已实是念及手足之情,予国主一线选择!你休要再以己度人,妄图将国主拖入万劫不复之境!”

她说话时,目光却始终分出一缕,留意着张子凡。

只见张子凡面色难看,视线低垂,落在匍匐在地的李嗣源身上,那眼神极其复杂,痛恨、厌恶之中,竟似还夹杂着几分难以完全割舍的痛苦。

李嗣源察觉到此情状,竟突然转向张子凡,哀声泣告:

“凡儿……看在你我父子十余年的情分上,义父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求你原谅。只求你…看在往日……义父也曾悉心教导,授你武功,教你学识,也曾……”他话语哽咽,似有无限悔恨与凄凉,试图触动张子凡心中那一点残存的柔软。

张子凡别过头去,双手在袖中紧握成拳,指节发白,肩头微微颤抖。

许幻见状,踏前一步,隐隐将儿子护在身后,看向李嗣源的目光更是寒冷如刀。

张玄陵强压怒气,只是转向李星云,语气沉缓下来:“国主,此贼之言,荒谬绝伦,切勿听信。老道虽方外之人,亦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陛下定鼎中原,一统北地,国力之盛,远非往昔可比。若决意南征,集中原、河北、河东、蜀中之力,动员二十万以上虎贲之士,水陆并进,绝非虚言恐吓。届时……江南虽大,恐难觅一片净土矣。”

他微微叹息一声,继续道:“国主,贫道虽不通军旅,然亦读过几本史书。自古南北分峙,南朝欲求偏安,必据三大要势:其一,乃长江天堑,锁钥荆襄,全有江防;其二,乃淮河地利,倚为藩篱,进退有据;其三,乃巴蜀上游,足兵足食,以为奥援。昔者,东晋据之,可抗北朝百年;南宋凭之,亦能延祚一时。”

“然则如今形势如何?荆襄重镇,襄阳、江陵,早已入中原之手。巴蜀天府之国,更已尽数归附。至于淮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