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她没有什么纠结的余地,相同的性别,让卓文君天然地站在了卫长公主身边。
她这一辈子当过富商之女,当过沽酒女,也当过官夫人,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当一当公主的幕僚,乃至——女帝之臣。
唐朝。
长孙皇后唤来亲信,附耳轻声语。
亲信拱手称诺,往长乐郡公主方向疾步而去。
长孙皇后轻舒一口气,想来明天丽质便会吵着要和两个哥哥同窗而学了。
不知道自己这样安排,是好事,还是坏事?
宋朝。
赵匡胤咯吱咯吱的磨牙声格外有喜感,但殿中无一人敢笑出声。
靖康之耻他们当然记得,但先前明女郎只说金朝俘虏了两位皇帝,并未提及到其他人。
那对于大臣们而言,不过是再换一位宗室当皇帝的事,历史上他们也应该是这样做的,换着换着,不就把末代皇帝换回到当今圣人的后代了吗?
可明女郎这顺嘴一细讲,阶下众臣便心感不妙,他们都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皇室都已经如此,那他们这些大臣的家眷,还不知是什么模样呢。
明朝。
朱元璋当然是一个聪明人,毕竟蠢人是当不了开国皇帝的。
明女郎从前就说过,靖康之耻后,男子开始通过贬低女子来掩饰自己的软弱并获得优越感。
但那时朱元璋只认为她身为女子,自然站在女子那边说话,并未据此细想。
如今他被老妻的质问唤醒,开始深思起明女郎的话来,竟发现她所言不虚。
朱元璋虽并未通读史书,但看各个朝代公主的权力大小,就能感受到女子的地位高低。
那自己想要压制女性的想法,也许真的与这种起始于宋朝靖康之耻的社会风气有关。
这种认知,让朱元璋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难道他真的被那些假道学牵着鼻子走了?
马皇后倚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天幕。
贞节牌坊
她默然不语,自己出身民间,当然知道那不是个好东西。
马皇后从前总想着,自愿殉情的女子也就罢了,确实应该褒奖她的贞烈,但那些不愿殉情的未亡人,在宗族和亲人的迫害下,为了一个牌坊献出了生命,实在可怜。
但明女郎的社会风气论让她猛然一惊,突然间认识到,自愿者也许并非自愿。
第34章为夫纳妾,一夫一妻毕竟他本来可以三……
“其实这种有感情基础的婚姻,肯定要比盲娶盲嫁更加和美,两人琴瑟和鸣,也是一段佳话。”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与吴琼相关的故事,用来表现王安石不迩声色、不殖货利的品格。”
“故事的开头就比较让人无语了,吴琼给王安石安排了一位妾室。”明月叹气。
诸朝人不明所以:
纳个妾而已,也太过平常了,吴夫人也只是为丈夫纳了一位妾而已,在古代甚至算不上是大度、称不上是贤妻,这有什么可无语的?
“王安石每天睡醒两眼一睁就是变法,突然发现屋里多了一个陌生女子,大吃一惊,连忙问她是谁。此女自陈道,她的丈夫是军中大将,负责运送粮草,粮船失事后,家中钱财尽数用于偿还,尚且不够,丈夫就把她卖掉了。王安石当然是心生同情,不仅将此女放回,令其与丈夫和好如初,而且给了他们足够的钱财。”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了不被别人说善妒也好,为了让别的女子为自己分担生育也好,吴琼和丈夫缱绻情深至此,也免不了要在两人的感情中放入一个第三者。”
“而被丈夫卖掉的这位无名女子,回到丈夫身边后,她又在想些什么呢?如果这个小家庭再次遇到了困难,没有王安石这样的好心人来帮他们,她会不会再次被卖掉呢?”
明月也知道自己这话有点何不食肉糜了,这样的形容,像是在以一种傲慢的视角怜悯她们。
“不过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人家根本不认为自己受了委屈,不管是为夫纳妾,还是被卖掉还债,她们心中都甘之如饴。”明月自己说着都感觉到心虚,古代人又不是傻子。
若是吴琼自幼就被困在家中,读的全是女德女戒,那她心甘情愿倒也能理解,但吴琼和王安石同窗而学,读的也是圣贤书,胸中亦有咏絮才
而那被丈夫当做物件卖出去的女子,心中又真的不起一丝波澜吗?
天幕之下,不理解她的话的人,才是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