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靠种田养媳妇[穿越 > 14县令(第1页)

14县令(第1页)

火锅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从开业时的每日几桌客人,但后面逐渐累积了人气,日日爆满,曲花间看着每日如流水般的进账乐得合不拢嘴。

青岱县虽然受灾严重,穷苦百姓许多都吃不饱饭,但隐藏的富人也不少,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眼看着秋日将迎来大丰收,许多捏紧钱袋过日子的人家也都不再那么紧张,纷纷带着家小来品尝这风靡青岱的新式美食。

“小二,给我来壶山楂水!”一中年食客被红锅辣得面红耳赤,招呼小二点了一壶朋满座的特色饮料。

坐在他下首的总角小儿吃着清汤并不渴,但还是嘴馋的撒娇,“爹爹,酸梅汤,酸梅汤!小丫要喝酸梅汤”

“行,给你点酸梅汤!”食客笑着摸摸女儿的头,答应道。

这些饮料都是曲花间循着从前的记忆捣鼓出来的,除了酸梅汤和各色果汁,曲花间还尝试着做了些葡萄酒。

曲家林场里有许多野生山葡萄,这些野果产量高,但味道酸涩,除了缺乏吃食的乡下小孩儿,没人会吃。

进入七月份后山葡萄陆陆续续开始成熟,曲花间便让村里小孩儿们去摘了山葡萄卖给自己,两斤山葡萄换一碗酸酸甜甜的酸梅汤,若是酸梅汤没了,便换成一个铜板。

一时间听说山上没人要的野果还能换钱,趁着秋收还有些时日,许多大人都纷纷结伴上山摘山葡萄换点铜板补贴家用。

新鲜的山葡萄洗净晾干水份,全部捏碎后放入干净的容器中,混入冰糖密封起来后发酵个一二十天,便能滤出玛瑙红色晶亮的液体。

曲花间轻抿了一口,味道醇厚,略带酸涩,淡淡的酒精味带来微醺的感觉,竟比米酒还要醉人些。

虽说味道不如专业设备酿制出来的红酒好,但第一次就能做到这个程度,曲花间也十分满意。

葡萄酒上市后果然大受欢迎,除了堂食,许多好酒之人纷纷表示想打包些回去慢慢喝,毕竟火锅这东西没人会天天吃,但酒许多人却是经常喝。

于是曲花间又连夜定制了许多包装,分高中低档分别定制的精美的瓷瓶加木盒、陶制酒坛和木制酒桶。

葡萄酒也根据口感分了三个等级,还分别定制了三种包装,一时间葡萄酒的销售额几乎要赶超火锅店了。

曲花间专门在城外盖了间酿酒坊,请了十多个工人酿酒,但葡萄酒仍旧供不应求。

眼看秋收在即,曲花间也没心思再去扩大酿酒坊的规模了,何况酿葡萄酒需要大量的糖,青岱县能收购的糖都让他收购完了,现在县里各大糖商看他都像看财神爷。

天大地大粮食最大,曲花间干脆将葡萄酒改成限量供应,一切问题等明年再解决,然后开始领着人开始抢收粮食。

八月份的天气仍旧热得人心慌,曲花间咕嘟咕嘟灌了一大碗凉开水,用搭在脖子上的布巾擦了擦额头上如大雨般顺流而下的汗水,继续扎进田里帮着割稻子。

佃农们都要忙着收割自家的稻子,曲花间也没与人为难,只给愿意留下替曲家秋收的工人涨了五文工钱,又带领着曲家下人一齐下地干活。

四十多个人忙了七天,才把城外两百多亩田地收割完毕。

因为这些田地都是今年新开荒出来的,粮食产量比周围的良田少了不止一点半点,两百多亩拢共才收了两万多斤粮食。

而周围佃农们租用的良田,在学着曲家田里用粪便和草木灰沤肥施肥后,产量突飞猛进,亩产几乎都达到了三百斤。

亩产三百斤,再加上旱灾后减税三年,曲老爷子在世时也承诺了佃农们这三年只用交两成地租,算下来今年所有人到手的粮食比往年全部产量还要多。

看着佃农们忙完自家田里的活,一个个满面红光,面带感激地跑来给自己免费帮忙的样子,曲花间心中充盈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类似于一个大家长,在经过不懈努力后将家人养得白白胖胖的那种成就感,让曲花间满足不已,又干劲十足。

北方的秋天不算长,但在几百个人的努力下,秋日还未过半,糖罐山那边的粮食也都全部收进了粮仓。

夏天的时候曲花间便让人在糖罐山和城外分别修建了一大一小两座粮仓,收起来的粮食晒干水分就近送入粮仓封存起来,总算不用再运进城里受城门看守的盘剥。

秋收结束便是农闲时候了,给曲花间做工的工人纷纷复岗,开荒的开荒,酿酒的酿酒,各项事宜渐渐步入正轨。

秋日悄然而去,第一片雪花落下来的时候,曲花间正用最近新捣鼓出来的肥皂洗手帕。

冰凉的水里落入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很快便被水同化,唯一留下的痕迹大概是让水变得更加冻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