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2004年机械师 > 第15章(第2页)

第15章(第2页)

“要肉饼的。”

伙计唱喏着朝后厨报菜,声音响亮。店里其他客人低头吃饭,但眼角余光仍不时扫过来。

菜很快端上来。

一大盘辣椒炒腊肉,油光锃亮,肥瘦相间的腊肉片微微卷起,青红辣椒点缀其间,香气扑鼻。

瓦罐汤冒着热气,用毛巾垫着端上来,揭开盖,一股更浓郁的肉香散开。肉饼沉在罐底,不大,但厚实,旁边卧着一个小巧的鸡蛋。

米饭是糙米,颜色微黄,颗粒分明。

陈晓克吃得额头微微冒汗。腊肉咸香,辣椒够劲,肉饼汤鲜醇。他足足吃了两大碗饭,将菜和汤扫荡一空。

这顿饭花了他不少,但他觉得值——这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扎实的味道。

付账时,他注意到伙计和掌柜对他拿出的钞票格外仔细地查看,但没说什么。

吃饱后,他沿着街道慢慢逛。

看到一个“廖记杂货铺”,门面不大,玻璃柜台擦得亮堂。他想起宿舍里还缺不少东西,便走了进去。

店里货物摆放得整齐有序:搪瓷缸子印着红双喜或工农兵图案,一卷卷棉线、一盒盒火柴、一块块黄肥皂、一摞摞粗糙的草纸,还有针线、纽扣、铁钉、手电筒等等。

空气里混杂着肥皂、纸张和铁器的气味。

他选了一个印着“建设新中国”字样和齿轮麦穗图案的搪瓷脸盆,一个竹壳暖水瓶,一个军绿色铁皮水壶,一包蜡烛,以及一副碗筷。

店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拿出算盘,噼里啪啦一阵脆响,报出一个数目。

陈晓克抽出几张“仟圆”券递过去。

接着他又找到一家棉布坊。这里人稍多些,柜台前围着几个妇女,正在挑选布料。

货架上堆着一匹匹棉布,颜色以蓝、黑、白、灰为主,也有少量印着细碎花纹的。空气中飘浮着棉纺品特有的味道。

他需要厚实的棉被。店员推荐了一种新到的棉胎,又重又密实。他买了两床棉胎,外加两个填充了谷壳的枕头和一条蓝白格子的床单。结账时,他拿出一张“壹萬圆”券。

店员接过钱时仔细摸了摸,对着光看了看,又瞥了他一眼。旁边一位正在看布料的妇女也忍不住多看了他几下。

这一下子就花掉了一个普通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

抱着沉甸甸的棉被,提着叮当作响的铁壶脸盆,他走在回程的路上。夕阳给青石板路镀上一层金色,远处广播里传来嘹亮的进行曲和时政新闻播报。

行人步履匆匆,但脸上有种奔向明确目标的笃定。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烧煤的烟味、泥土的腥气、远处食铺的油烟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一个崭新国家的生机与粗粝。

他的“前进机械修理厂”还只是一个空壳,几间旧厂房,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口袋里迅速缩水的资金。他不能大规模直接从现代搬运物资,只能带来最核心的、这个时代无法制造的零件和知识。大量的基础物资——钢铁、煤炭、木材、甚至工人的吃喝拉撒,都必须在这里解决。

“下次回去,得多带些银锭,”他盘算着,“还得尽快找到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仿制银元太麻烦,费用还高,但无标记的银锭就好解释多了。祖上藏的,或者以前乱世里做生意的积累——这个时代,总有些说不清来源的财富。

挑战巨大,但每当他看到墙上那些斗志昂扬的标语,看到人们眼里那股相信明天会更好的光,他就觉得,这片土地蕴藏的力量,或许比他那些来自未来的知识更加磅礴。

他加快了脚步,手里的东西很沉,但前方的路,似乎也更清晰了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